首頁 文化殖民的主體性反思:對文化殖民主義的批判

導言

字體:16+-

人類曆史雖已進入21世紀,然而21世紀的世界政治經濟格局並不平衡,當今世界並不太平。21世紀的天空仍然是霧鎖雲罩,文化殖民主義、文化霸權主義並未“灰飛煙滅”,“媒介帝國主義”“網絡霸權主義”“信息霸權主義”等就是文化殖民主義當代性的體現。當今世界的東西各方雖在極力呼籲對話、強調合作,但在某種程度上,如今的東西方關係仍處於劍拔弩張的態勢之中。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仍在製造新的對抗,以“世界警察”的角色定位,到處插手全球事務,尤其是亞洲、中東地區的衝突和爭端,拋出所謂“中國威脅論”等言論,遏製中國等東方國家的崛起,高調推出“亞太再平衡”“重返亞太”等戰略,敵視中國等東方國家的心態和霸權主義行徑似乎從未停止過。近年來由於美國攪局而變得更為複雜和撲朔迷離的所謂“南海問題”,以及舉世矚目的宗教激進主義、國際恐怖主義的重新抬頭,就能很好地說明東西方之間關係的這種緊張程度。處於不平等的國際政治經濟和文化秩序中的東方國家,如何一方麵直麵全球化,積極地擁抱世界,另一方麵又能保持自己的領土完整和主權獨立,在如此不公正的國際秩序中盡量減少殖民主義所造成的損害,從而逐步增加和提高在國際舞台上的“話語權”和地位,仍然有一段很長的探索之路。

殖民主義、霸權主義對我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可以說,一部中國的近代史就是中華民族為反抗殖民主義而鬥爭的曆史,殖民主義給中華民族帶來的不幸和恥辱已經深深地印在中國人的曆史記憶中。而文化殖民主義無非是傳統的殖民主義形式在當代的“變種”,它所秉承的仍然是傳統殖民主義的侵略本性,是以文化殖民為主導的西方對東方殖民的新形式。如今,我們同樣可以感受到文化殖民對中國所提出的挑戰。20世紀末中國學界所熱衷討論的“失語症”“中華性”等話題,近年來中國學者和政府提出的爭奪國際“話語權”、重建國際話語體係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中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以及中國政府所反複強調和高度重視的國家文化安全的維護就是這一征候的反映。因此,對於置身於現代化、全球化洪流和文化殖民主義世界體係中的中國來說,如何把握好自己的命運,選擇好自己的未來走向,的確是一個需要慎重考量的大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本書以主體性與文化殖民的關係為議題,並通過對文化殖民的主體性反思達到對文化殖民主義的批判,對於我們理解和把握當今世界格局及其發展趨勢,分析和思考中國在現代化、全球化中的命運及其應對策略,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仍然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