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學

第三節 唐代的國史

字體:16+-

一、唐國史的修撰

唐代官修本朝史,實錄為其重鎮而國史修撰似顯得不力。究其原因,約略有二:一是客觀原因,實錄的時效性突出,階段性明顯,纂修相對來得容易,而國史的時效性不可能有明確要求,其階段性也難以劃定,隻要唐皇朝存在一日,國史修撰就要繼續一日,故創始易而續作難,草撰易而成稿難。二是主觀原因,即史官的修養、德行頗有差異,以致影響到國史修撰幾起幾落,難以見到突出成效。這或許就是人們從《唐會要》、兩《唐書》的有關記載中,發現國史修撰遠不如實錄纂修來得突出的基本原因。

這裏,我們簡略地梳理一下唐國史修撰的情況及其成就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根據劉知幾所做的總結性概括,從唐初至武則天時期的約五十年中,唐國史修撰已經出現了兩起兩落的演變過程。

——所謂一起是:“貞觀初,姚思廉始撰紀傳,粗成三十卷。至顯慶元年,太尉長孫無忌與於誌寧、令狐德棻、著作郎劉胤之、楊仁卿、起居郎顧胤等,因其舊作,綴以後事,複為五十卷。雖雲繁雜,時有可觀。”

——所謂一落是:“龍朔中,(許)敬宗又以太子少師總統史任,更增前作,混成百卷。如《高宗本紀》及永徽名臣、四夷等傳,多是其所造。又起草十誌,未半而終。敬宗所作紀傳,或曲希時旨,或猥飾私憾,凡有毀譽,多非實錄。”

——所謂再起是:“其後左史李仁實續撰《於誌寧》、《許敬宗》、《李義府》等傳,載言紀事,見推直筆。惜其短歲,功業未終。”

——所謂再落是:“至長壽中,春官侍郎牛鳳及又斷自武德,終於弘道,撰為《唐書》百有十卷。鳳及以喑聾不才,而輒議一代大典,凡所撰錄,皆素責私家行狀,而世人敘事罕能自遠。或言皆比興,全類詠歌;或語多鄙樸,實同文案,而總入編次,了無厘革。其有出自胸臆,申其機杼,發言則嗤鄙怪誕,敘事則參差倒錯。故閱其篇第,豈謂可觀;披其章句,不識所以。既而悉收姚、許諸本,欲使其書獨行。由是皇家舊事,殘缺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