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為馬克思辯護:對馬克思哲學的一種新解讀

二 從《辯證唯物主義 曆史唯物主義》到《辯證唯物主義原理》《曆史唯物主義原理》

字體:16+-

在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上,1961年,艾思奇主編的《辯證唯物主義 曆史唯物主義》出版,無疑是一個“事件”,它標誌著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體係在中國主導地位的確立。

《辯證唯物主義 曆史唯物主義》明確提出:“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主義的全部學說的哲學基礎,是革命的工人階級的世界觀”,而作為世界觀的學問,“哲學觀點就是人們對於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對於整個世界的最根本的觀點”。[12]這是《辯證唯物主義 曆史唯物主義》的指導思想。以此為前提,《辯證唯物主義 曆史唯物主義》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對象、任務、性質,以及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關係都做出了明確規定: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在對“全部科學知識加以概括和總結”的基礎上,研究自然、社會和思維運動的一般規律;二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其主要任務是改變世界,因而是革命性和科學性的高度統一;三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曆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是不可分割的有機統一的整體”,曆史唯物主義就是“把辯證唯物主義推廣到對人類社會的認識”。

正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辯證唯物主義 曆史唯物主義》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體係做了這樣的安排:世界的物質性;物質和意識;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唯物辯證法的基本範疇;認識和實踐;真理;曆史唯物主義和曆史唯心主義的根本對立;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階級和國家;社會革命;社會意識及其形式;人民群眾和個人在曆史上的作用。其中,在闡述世界的物質性時,是撇開人的實踐活動、社會曆史來談論物質的,是撇開人的實踐活動、社會曆史來談論自然的;在闡述實踐時,又是撇開人的存在方式、社會生活的本質和現存世界的基礎來談論實踐的地位和作用的,實踐僅僅被看作認識的基礎。這裏,作為理論起點的物質實際上就是馬克思所說的“抽象物質”,“人化自然”、“曆史的自然”、“社會的物”統統不見了,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實際上成了自然界各領域的統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