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發展的形式總是由片麵到全麵。“所說的曆史發展總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的:最後的形式總是把過去的形式看成是向著自己發展的各個階段,並且因為它很少而且隻是在特定條件下才能夠進行自我批判,——這裏當然不是指作為崩潰時期出現的那樣的曆史時期,——所以總是對過去的形式作片麵的理解。”[21]這種曆史發展的片麵性造成人的認識的片麵性、局限性。但是,適應曆史發展片麵形式的範疇體係往往成為一種思維定式,成為一種“客觀的思維形式”,統治著人的思維。於是,隨著曆史發展由“片麵”到“全麵”,就要反思、批判並打破原有的範疇體係,建立新的適應於曆史全麵展開形式的範疇體係。從根本上說,新的範疇體係對舊的範疇體係的批判是實踐活動不斷發展的產物。因此,必須把反思置於實踐和曆史發展的基礎之上來考察。
在哲學史上,黑格爾對反思做了深刻而全麵的論述。按照黑格爾的觀點,“反思以思想的本身為內容,力求思想自覺其為思想”[22]。這就是說,反思的對象是思想,反思是對思想本身進行認識,即以思維為對象的思維形式。“本質的觀點一般地講來即是反思的觀點。反映或反思(Reflexion)這個詞本來是用來講光的,當光直線式地射出,碰在一個鏡麵上時,又從這鏡麵上反射回來,便叫做反映。在這個現象裏有兩方麵,第一方麵是一個直接的存在,第二方麵同一存在是作為一間接性的或設定起來的東西。”[23]
因此,隻有當存在向本質、直接性向間接性發展時,反思才出現。在“本質論”中,各種思維規定都是由反思發掘出來,並且被反思固定下來的。按照黑格爾的觀點,“第一,反思規定是建立起來之有,即否定本身;第二,反思規定是自身反思。”[24]這就形成了雙重關係,即作為“建立起來之有”的反思是否定;“作為自身反思,它又是這個建立起來之有的揚棄,是無限的自身關係”[25]。換言之,反思是對直接存在的否定,而思維自己無限的運動又是對這個否定的否定,即對否定自身的反思。這一過程同時又是反思向“整體反思”發展的過程。黑格爾不僅揭示了反思這一特定思維形式的對象,即以思維為對象;而且揭示了反思在思維發展中的作用,即辯證的否定。當然,黑格爾對思維的反思隻是在純思辨領域中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