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為馬克思辯護:對馬克思哲學的一種新解讀

第二版後記

字體:16+-

呈現在讀者麵前的這部著作,是我的學術專著《為馬克思辯護》的第二版。

2002年,在我的學生李屹立博士的促動下,我在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為馬克思辯護》。出乎我意料的是,從2002年1—10月,僅僅10個月,《為馬克思辯護》就連續印刷三次。這也許是我的執著感動了讀者,但重要的是,讀者的厚愛深深地感動了我。所以,在《為馬克思辯護》第二版出版之際,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師長、朋友和親人,沒有他們的友情與親情,我不可能成長;同時,我也想到由於種種原因對我產生誤解、偏見甚至“敵視”的人,沒有他們的誤解與責難,我不可能成熟。“人要學會走路,也得學會摔跤,而且隻有經過摔跤,才能學會走路。”(馬克思)對於我來說,友情與親情、委屈與磨難,都是一筆財富、一筆不可缺少的財富。

我的研究方向是馬克思的哲學。我注意到,馬克思的“形象”在其身後處在不斷變換之中,而且馬克思離我們的時代越遠,對他認識的分歧就越大,就像行人遠去,越遠越難辨認一樣。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使得馬克思在世紀之交的思想文化論爭中不僅沒有成為“原告”,反而或明或暗地成為“被告”,其“形象”任憑“原告”的言說隨意塗抹。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我不能不為“缺席”的馬克思辯護;作為一個馬克思哲學的研究者,我的全部論著都是重讀馬克思的結果,或者說,是對馬克思哲學的一種新解讀。所以,我把第二版定名為《為馬克思辯護——對馬克思哲學的一種新解讀》。

同第一版相比,第二版有較大的變化:一是把“光榮的路是狹窄的(代前言)”改為“馬克思哲學:我們時代的真理和良心(代序)”;二是把四編改為上、下篇,並刪去了第四編的全部內容;三是對內容進行了調整,除刪去了第四編外,還刪去了“馬克思哲學與後現代主義在當代的相遇”、“為馬克思的社會主義理論辯護”、“物質、實踐、世界:關於馬克思哲學三個基本範疇的再思考”、“課題設計、資料分析和模型解釋:社會科學研究的基本環節”、“馬克思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曆史唯物主義研究:問題、觀點與思路”、“關於曆史唯物主義理論基礎的曆史沉思”、“關於曆史唯物主義理論來源的再思考”八章,增加了“馬克思哲學的後現代意蘊”、“馬克思的實踐本體論:一種新解讀”、“社會與自然的關係:一種新解讀”、“社會發展的‘自然曆史過程’:一種新解讀”、“馬克思的曆史必然性觀念:一種新解讀”、“馬克思的實踐反思理論:內涵、特征和意義”、“斯大林與盧卡奇的本體論思想:一種比較研究”、“胡塞爾:從先驗自我轉向生活世界”、“後現代主義:背景、實質和意義”、“後殖民主義:實質、特征及其局限”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