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30年代,米汀和拉祖莫夫斯基主編的《辯證唯物論與曆史唯物論》出版。《辯證唯物論與曆史唯物論》分上、下兩冊共十五章。上冊“辯證唯物論”:第一章當作宇宙觀看的馬克思主義;第二章唯物論與唯心論;第三章辯證唯物論;第四章唯物辯證法之諸法則;第五章哲學中兩條陣線上的鬥爭;第六章辯證唯物論發展中的新階段。下冊“曆史唯物論”:第一章辯證法唯物論與唯物史觀;第二章論社會經濟形態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第三章資本主義的和社會主義的經濟體係;第四章關於社會群和國家的學說;第五章過渡時期之政權與社會鬥爭;第六章意識形態論;第七章戰鬥的無神論;第八章社會變革論;第九章馬克思主義和修正主義等。
其中,“辯證唯物論”部分的第五、第六章;“曆史唯物論”部分的第五、第七、第九章的內容是當時蘇聯政治形勢的產物。去掉這些章節,《辯證唯物論與曆史唯物論》的內容和結構同當今占主導地位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體係的內容和結構是一致的。在這種內容和結構的背後是這樣一種思想: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徹底的唯物論,“這種徹底的唯物論……就是辯證法的唯物論”,而“辯證法唯物論——這是一種完整的、徹底革命的、包括自然界、有機體、思維和人類社會的宇宙觀”,[25]曆史唯物論則是辯證唯物論在社會生活領域的運用;馬克思、恩格斯借政治的批判,把自己的哲學思想,施之於對人類社會的研究,揭露了政治理想之物質的內容,開創了曆史唯物論。曆史唯物論的創立“加深和發展哲學的唯物論”,“達到唯物論之澈底的發展”;[26]辯證唯物論與曆史唯物論具有一致性,二者之間存在“直接的和不可分裂的聯係”,這就是,一般唯物論根據存在說明意識,曆史唯物論根據社會存在說明社會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