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為馬克思辯護:對馬克思哲學的一種新解讀

一 蘇聯馬克思主義哲學模式的初步形成及其標誌

字體:16+-

十月革命後,蘇聯麵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係統闡述馬克思主義,並在全黨和全國人民中普及馬克思主義。正如布哈林所說,當時俄國“要求對曆史唯物主義理論作係統闡述的呼聲是很急切的,在革命現階段上,過去由於時局緊張而無從提出的許多問題已經提上了日程;這裏包括為數不少的所謂‘一般世界觀’的問題。對許多人來說,這些問題還是第一次出現。”[1]正是在這一曆史背景下,蘇維埃政權開始正麵、係統地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並使其體係化。可以說,以正麵闡述的形式,而不是以論戰的形式;以係統闡述的形式,而不是以簡單羅列的形式;以教科書的形式,而不是以專著的形式來解釋、宣傳馬克思主義哲學,並使之體係化,是蘇聯[2]首創,其始作俑者是德波林和布哈林。

1916年,德波林出版了《辯證唯物主義綱要》。1921年,德波林開始在斯維爾德洛夫大學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時,就是以這部著作為內容的。按照德波林的觀點,“辯證唯物主義,是一個完整的世界觀”,這一完整的世界觀由三個主要部分構成:“1.作為關於合乎規律的聯係的科學的唯物辯證法……是關於運動的普遍規律的抽象的科學。2.自然辯證法(數學、力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研究的是不同等級的自然界)。3.唯物主義辯證法在社會中的運用——曆史唯物主義。”[3]依照這一原則,《辯證唯物主義綱要》建構了以“物質”為理論起點,物質運動的辯證性為理論線索,包括唯物辯證法——自然辯證法——曆史唯物主義三個層次在內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體係。從理論內容看,《辯證唯物主義綱要》包括曆史唯物主義,但突出的是辯證唯物主義。

與德波林以辯證唯物主義為主要內容闡釋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同,布哈林以曆史唯物主義為主要內容闡釋馬克思主義哲學。1921年,布哈林出版了《曆史唯物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社會學通俗教材》。在這部著作中,布哈林提出了兩個事關曆史唯物主義全局的重要觀點:一是曆史唯物主義是“關於社會及其發展規律的一般學說”,是“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學”,而“社會學是社會科學中最一般的(抽象的)科學”;[4]二是曆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的基礎”,“包括為數不少的所謂‘一般世界觀’的問題”[5]。在這兩個重要觀點的引導下,《曆史唯物主義理論》建構了以必然與自由的關係為理論起點,以社會與自然之間以及社會要素之間的平衡為理論線索,包括社會與自然、社會與個人、人與物、人與觀念、生產力與經濟結構、上層建築及其結構、階級和階級鬥爭等觀點在內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體係。從理論內容上看,《曆史唯物主義理論》包括辯證唯物主義[6],但突出的是曆史唯物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