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哲學家都追求最終真理,或者把自己的哲學看成是最完美的體係。
黑格爾在這個問題上也處於矛盾狀態。一方麵,他把自己的哲學說成是對絕對觀念的最終把握,是哲學發展的終結;可另一方麵又說,哲學是時代的產物,哲學是被把握在思維中的它的時代。這當然是矛盾的。追求超時代的哲學與哲學的時代性是不可共存的,這種矛盾注定了黑格爾哲學必然解體的命運。
馬克思強調哲學的時代性。“真正的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這句名言,表達了馬克思對哲學的時代性的認識。所有馬克思主義哲學家都強調哲學的時代性。梅林說過:“一個時代的經濟、政治鬥爭與這一時代的哲學之間的依存關係是那樣鮮明地暴露出來,即使最近視的人也會明白看到的。”還說:“任何哲學都是由某一民族和某一時代的需要而產生的,它在這個民族和這個時代的經濟生產過程中有極其深刻的根源;甚至在它既經出世之後,哲學體係的概念也不是以自己的重力起作用,而是作為仍然由經濟產生的曆史發展的工具而起作用的。”普列漢諾夫也強調:“最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也不否認,每一種哲學體係隻不過是自己時代的智慧的表現。”
哲學不是也不可能是超時代的。哲學並不是哲學家個人的奇思怪想,盡管哲學特別是唯心主義哲學給人以這種印象,但這是一種假象,隻要對這種體係進行馬克思主義的分析,就能發現它的時代特征。超越時代的哲學觀念是哲學與哲學家的哲學意識的矛盾。例如像莊子的這種無為、不爭、退讓、全生、盡年的哲學,離開了戰國時期的社會動亂和人的命運的浮沉不定是很難理解的。
正因為哲學的時代性,它不可能是永恒不變的。否則的話,就不會有哲學史。哲學有曆史,表明它是變化的,是各種體係更替的過程。曆史上不少顯學如同夏夜的流星,在另一個時代又會出現新的哲學體係。最無生命力的哲學是自以為超時代的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生命力,在於它從不追求超時代的永恒性,而是緊緊貼近時代緊跟時代。科學永遠是不完整的,每解決一個問題,在問題中又會蘊含十個問題。哲學同樣如此。哲學不可能是一勞永逸的,它同樣要發展、要更新。馬克思主義一旦脫離它所處的時代,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