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哲學是一種十分獨特的實踐哲學。對於這樣一種哲學,不能僅將其置於哲學理論體係發展的序列中去考察,而是必須放在如何處理理論與實踐、決定論與能動論的張力關係中去理解。毛澤東哲學貢獻最核心之處,並不在於他如何比來自蘇聯的哲學教科書更好地描述了認識過程,更好地論述了對立統一規律等等,而是從根本上說在於他提供了一種能夠解決理論與實踐、決定論與能動論關係的實踐哲學構想。這一構想雖然並未構成一個邏輯關係嚴整、等級森嚴的概念體係,但它卻以前提性的結構內蘊於毛澤東的實踐哲學之中,並且有著切切實實的實際效果。如何將毛澤東的這一深層結構概念化,構成一種實踐哲學理論,當是今日哲學研究者的一項理論任務。
1.如何把握實踐家的哲學思想
我們前麵主要從其專門的哲學著作中討論了毛澤東實踐哲學的諸方麵,也曾涉及毛澤東對於“世界”的本體論預設等問題,但這些討論似乎不足以勾畫出毛澤東實踐哲學的全貌。我們在對毛澤東這些著作的研讀中,似乎能夠體會到其思想深處的某種原則性或前提性的東西,但又是未經明確表述過的。這些內容涉及對於世界的某種根本性的預設,在傳統上屬於本體論的內容。關於這部分內容,毛澤東雖然在其《辯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中論述過,但這部著作除過其中的《實踐論》和《矛盾論》之外,毛澤東又曾不承認是自己的東西[84],且其他內容的確多來自蘇聯教科書和其他人的著作,因而我們似乎不能據此而推斷毛澤東實踐哲學的本體論預設。看來,我們還必須另想辦法去探討這一問題。或許,與毛澤東一樣地同時身兼理論家與實踐家的葛蘭西,能基於類似的生活體驗而給我們以某種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