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曆程及其規律研究

二、《矛盾論》的實踐辯證法

字體:16+-

《矛盾論》作為毛澤東最重要的哲學著作之一,自發表以來已為人們反複地解讀。這些解讀中長期流行且最為重要的一種解讀便是將其納入教科書體係中,使之成為其實體性哲學之一部分的解讀;另一種重要的解讀則是20世紀80年代實踐唯物主義興起之後,一些研究者試圖作出的一種實踐唯物主義的解讀。這兩種重要的解讀雖然有很大差別,但總起來說都是可以歸之於一種理論哲學傳統之中的。與之不同,這裏試圖提供一種基於實踐哲學傳統的解釋,並認為這種解釋更能把握住毛澤東哲學特別是其辯證法思想之實質。為此,下麵我們將從實踐哲學視野中的辯證法的討論入手,在此基礎上,對比亞裏士多德的實踐哲學,將《矛盾論》的辯證法理解為一種實踐智慧,並進而擴展到對《矛盾論》所蘊含的存在論前提的討論。

1.實踐哲學視野中的辯證法問題

從哲學史上各種辯證法的實質看,所有的辯證法問題都涉及對有限規定性的超越。對事物的認識,表現為對事物有所規定。但任何現實的規定,都是對於現實生活的一種抽象,因而必定是有限的。而辯證法,至少肯定形態的辯證法,卻企圖超越抽象的有限規定,趨向無限的具體性,即由抽象走向具體。但這種趨向卻又不可避免地會遭遇到一種理論體係最為忌諱的自相矛盾之毀壞。而這一矛盾之實質,不是別的,正是在於欲在一種有限的理論體係中包羅無限的絕對真理。在此問題上,康德關於理性超越可能經驗範圍的使用必然陷入二律背反的見地,無疑是極其深刻的。正是這種二律背反或矛盾,表明了理論的有限性。[31]

事實上,辯證法在哲學史上首先正是作為一種對於理論思維的否定因素而引入哲學的。芝諾悖論是其典型代表。芝諾悖論所揭示的,實質上是理論思維的有限性。如果我們不像希臘人那樣蔑視感性,而是承認我們感覺到的運動是真實的,那麽,我們就必須承認,芝諾悖論表明,理論思維在把握運動時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困難:事物明明是運動的,但理論思維卻無以無矛盾地把握這一運動。有人以為我們可以無矛盾地作出“運動是包含矛盾的”這一陳述。但這種說法恰恰未能抓住芝諾悖論的實質,因而從根本上誤解了辯證法問題。芝諾悖論的實質是,對於一個運動物體,理性思維的描述必然會同時肯定兩個互相矛盾的判斷:a.該物體在某一瞬間處在某點;b.該物體在該瞬間不處在某點。顯然,在一個理論體係中,是不能允許兩個互相矛盾的命題存在的。邏輯學告訴我們,若允許在一個理論體係中存在互相矛盾的命題,就能夠推出任何結論,而這就使得該理論體係失去了任何確定性而變得毫無意義。[32]顯然,理論是排斥矛盾的。理論必須在抽象的有限性和無效的超越有限的具體性之間作出選擇,隻能或者選擇抽象、有限、片麵,但卻具有確定性,或者選擇全麵、無限、具體,然而卻因失去了確定性而無效。既然人類從事理論活動的目的是正確地把握世界,以便進而有效地生存,而不是製造一大堆自相矛盾的概念,那麽,選擇確定從而有效的有限性便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了。正是對於確定性的追求這一點決定了理論對於矛盾的拒斥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