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研究

後記

字體:16+-

一個偉大的哲學家逝世之後,對他的觀點、思想和學說進行持續性研究,在人類思想史上不乏先例。但是,像馬克思主義哲學這樣在世界範圍內引起如此廣泛、深入而持久的研究卻是罕見的。在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仍是一門“顯學”,研究的範圍愈來愈廣,層次愈來愈深,角度愈來愈多,其探討的問題之宏大邃微,概念範疇之洗練繁多,理論內容之博大精深,思潮迭起之波瀾壯闊,學派形成之層出不窮,實為任何一種哲學研究無法比擬。這使我不禁想起了英國著名曆史學家柯林武德的一段頗有見地的論述:“對某種學說進行激烈的論戰,乃是爭論中的學說在作者的環境中形象高大,甚至對他本人具有強大的吸引力的一種確實無誤的標誌。”

當然,我注意到,在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不同維度、不同層次的研究中,基礎理論研究具有根本性和方向性,猶如一座宏偉大廈的基石,仿佛一艘遠洋巨輪的舵手。基礎理論研究從根本上製約著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主題、理論內容、理論特征和理論職能的理解。正因為如此,我們向讀者呈上這部《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研究》。

這部著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吉林大學孫正聿教授,複旦大學俞吾金教授、吳曉明教授,南開大學王南湜教授,北京大學豐子義教授、仰海峰教授,以及北京師範大學楊耕教授參加了本書的寫作。楊耕撰寫“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主題和理論特征”、“第三章 馬克思哲學與現代西方哲學、後現代主義哲學”、“第四章 實踐:現存世界和人的生存的本體”、“第五章 實踐:人的存在方式和社會生活的本質”、“第八章 意識與意識形態批判”、“第十章 思維的建構、反思與反映”、“第十一章 知性思維與辯證思維”、“第十三章 客觀過程、曆史規律與社會發展道路”;俞吾金撰寫“第二章 馬克思哲學與黑格爾哲學、費爾巴哈哲學”;孫正聿撰寫“第六章 辯證法的實踐基礎”、“第七章 本體論批判的辯證法”;楊耕、孫正聿撰寫“第九章 認識的本質、結構和矛盾運動”;王南湜撰寫“第十二章 社會結構:人們之間交往關係的製度化”;吳曉明撰寫“第十四章 主體性問題與對現代性的雙重批判”;楊耕、仰海峰撰寫“第十五章 科學的社會批判理論及其核心”;豐子義撰寫“第十六章 人類解放與人的發展”。全書由楊耕統稿。在統稿過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孫正聿、俞吾金等教授的寬廣的理論視野、堅實的理論基礎、精湛的理論見解和深厚的哲學素養,深切地感受到一種兄弟之情和朋友之誼。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