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研究

三、在全球化中尋求合理的發展

字體:16+-

研究全球化條件下社會發展的新情況、新特點,目的是要使我國在全球化進程中更好地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新路,從而實現又好又快的科學發展。這就要求將視鏡拉回到中國的現實,用全球化的觀點來審視中國的社會發展。

同所有的發展中國家一樣,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除了受到全球化對社會發展的一般影響外,同時受到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發展的特殊影響。這種特殊影響是多方麵的,但重要的是引發了這樣兩大問題的糾結:首先是兩種發展邏輯的碰撞。全球化盡管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決定性的力量還是資本,因而全球化主要遵循的是資本邏輯。而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則不一樣,它不可能完全遵循資本邏輯,而是有其自身發展的特殊邏輯。由於發展中國家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發展的背景不同、發展的條件和環境不同、發展所處的位置不同、發展的導因不同、發展的推進方式不同,因而會形成不同的發展邏輯。這種發展邏輯是由內外因素交互作用造成的。由於發展的邏輯不同,因而導致發展中的矛盾也比較特殊,如發展中所遇到的濃縮與循序、滯後與超前、機會與壓力、解構與重建、民族化與世界化等矛盾,大都具有“悖論”的性質,或者是“兩難困境”。在全球化條件下,發展中國家要想加快發展,既不能完全遵循資本邏輯,又無法擺脫資本邏輯,這就必然發生兩種發展邏輯的碰撞。要減少碰撞或摩擦帶來的損失,不可能采取非此即彼的方法,而隻能是合理協調兩種發展邏輯的關係,既要充分利用全球資本邏輯的積極作用,又要恰當限製其不利的影響,使其合理融入到發展中國家自身的發展邏輯之中,使之成為發展的內在動力。其次是先發優勢與後發優勢的較量。在全球化過程中,西方發達國家已經搶占了先機,占有全球廣闊的市場空間和豐富資源,控製世界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是發達國家在全球化過程中的“先發優勢”。發展中國家沒有這樣的“先發優勢”,但也會在全球化過程中獲取“後發優勢”。其後發優勢表現在:可以通過國際科技合作與經濟合作,直接學習和模仿發達國家已經成功的技術路線與產業發展方式,避免他們走過的彎路;可以利用發達國家的資本,彌補國內資金的不足,特別是利用發達國家的風險資本,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可以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引入國內,使先進生產力直接轉變為國內生產力,並拉動其他生產力的發展,等等。但後發優勢隻是一種可能性,並不具有絕對必然性。沒有一定條件的創造,後發優勢也會變為後發劣勢。如隻注意模仿發達國家現成的科技創新成果,而未能真正學習和掌握實質性的科技創新能力;隻注意沿襲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現代化的老路,而未能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具體發展道路,必然會形成後發劣勢。因此,如何處理好先發優勢與後發優勢、後發優勢與後發劣勢的關係,對於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同樣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