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研究(精裝)

一、客觀性原則

字體:16+-

按照人類社會的本來麵目來認識、反映和理解人類曆史,以理論體係不斷的自我更新和研究方法的不斷自我發展,去科學地揭示社會曆史在其運動和發展過程中“自己構成自己的道路”,這是社會認識中所必須堅持的客觀性原則,也是在社會曆史問題研究中必須實際貫徹的曆史唯物主義一元論的最基本要求。

id="heading_id_3"1.唯物史觀在社會認識中的方法論功能

作為一種科學的社會曆史觀,唯物史觀以理論體係的形式再現了社會曆史的存在狀況、內在結構、普遍本質及發展規律,為人們勾畫出和提供了科學的社會曆史圖景,從而對於人們認識社會的全部活動(各方麵、各層次、各向度)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作用,因此又是科學地認識客觀社會現實的哲學方法論。唯物史觀具有科學性和開放性,而這種科學性與開放性又是與唯物史觀自身所具有的批判功能相適應的。唯物史觀的真正科學本性不在於它提供了關於社會曆史的某種最終理論和結論,也不在於它具有某種萬能的探索方法,而在於它要求並能通過自身的不斷自我批判和自我建構,去發展和創造新的探索形式,去豐富和發展理論的形式和內容,從而開辟了一條與社會曆史的進化發展相適應的不斷地探索社會真理的道路。正是在這種意義上,列寧認為,唯物史觀的創立使科學的社會學的出現第一次成為可能,並且把它稱作“社會科學的同義詞”[1]。唯物史觀作為人類社會認識自我的科學思想成果,是以它的創立者對社會曆史的科學探索為條件的;而它的現實功能,則在於以一種科學的哲學層次上的社會曆史觀和科學的哲學意義上的方法論相統一的形態,去指導和幫助人們不斷地對於社會曆史進行科學的和合乎真理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