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社會,不能滿足於和停滯於對各種人文社會現象的簡單記載和描述,而是要發現其內在聯係、重複性、必然性,揭示社會運動的規律性。為此,就必須運用思維的力量對這些社會現象從內在性質、空間範圍和時間特性等方麵進行具體的考察研究,作出定性、定量和定時的分析與判斷,從與他事物的各種聯係中獲得對於特定社會事件的具體了解和掌握。這就是社會認識中的具體性原則。
1.真理是具體的
社會認識中的具體性原則,是社會認識中的客觀性原則的進一步推廣和運用。按照唯物辯證法的觀點,普遍性和特殊性、重複性和不重複性、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又對立又統一的。社會現象本身是普遍性和特殊性、重複性和不重複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統一,但人們對這種統一性的認識卻隻能由特殊的、不重複的和偶然的社會現象出發,去尋求那普遍的、重複的和必然的規律。而且,對這種特殊的、不重複的和偶然的社會現象認識和了解得越深刻越透徹,則對其普遍性、重複性和必然性本質和規律的認識也才越全麵、越準確。由對特殊的、個別的、偶然的社會現象的認識和分析入手探尋與掌握其本質、普遍性、必然性,常常是以對於這種社會現象的定性研究為開端的。
2.關於社會事件的定性研究及其方法
社會認識中的定性研究,包括對各種社會現象的屬性認定、類別歸並和價值判斷等基本的方麵。屬性認定指對一定現象所固有的內在屬性(本質屬性和非本質屬性)和基本規定性的一種判別。任何社會現象都是個性與共性的統一,對這種聯係與區別、共性與個性的全麵而詳盡的判別則構成了社會認識的定性分析的基本任務。類別歸並指運用一定的標準將一定社會現象與一定的相似相通的其他社會現象聯係起來,歸為一類。屬性判定是類別歸並的基礎,類別歸並是屬性判定在更進一步意義上的深化。屬性判定往往同時又是一種類別判定。類別歸並則是屬性判定的結果的一種外在表現。對社會現象的屬性認定和類別歸並主要是按照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屬性從多方麵來進行的;社會現象的定性分析,常常與對主體和客體的價值分析有關,這就構成了社會認識的定性分析中的價值判斷。價值判斷是對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價值關係的一種判定。價值判斷通常表達著主體對於客體的肯定或否定態度,和追求或舍棄的傾向。在社會認識活動中,由於主體和客體之間的內在同構性與相關性,對社會現象的事實判斷(屬性認定)和價值判斷常常是密切地聯係在一起的。而且,主體的價值追求還常常影響到其對於社會現象的屬性認定,甚至妨礙人們正確地作出事實判斷,從而表現出社會認識的定性研究中屬性認定、類別劃分和價值判斷之間密切的相互影響和相互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