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研究

一、真理觀的演進與變革

字體:16+-

對於什麽是真理觀,不同派別的哲學家有不同的理解,真理觀大體上經曆了以下幾個階段。

1.符合論真理觀

符合論是從命題與客觀事實的關係上來定義真理的。根據符合論,命題乃是對客觀事物的性質、狀態或關係的陳述,一個命題符合它所陳述的事實,它就是真的,否則就是假的。

在各種真理論中符合論的曆史最悠久。早在古希臘時期,亞裏士多德就表述過這種真理觀,他說:“真假的問題依事物對象的是否聯合或分離而定,若對象相合者認為相合,相離者認為相離就得其真實。”[1]這一看法具有明顯的唯物主義傾向,在哲學史上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在現代,符合真理論也被一些哲學家置於另外的認識論基礎上加以論述,比如羅素和維特根斯坦就從邏輯原子論出發,論述了符合論。羅素認為,命題和事實之間存在著嚴格的對應關係,這是一種邏輯同構的關係。也就是說,命題是表述事實的,命題與它所表述的事實之間在結構上是同型的。因此,命題的真假取決於它是否符合相應的事實。維特根斯坦則試圖從語言與世界之間的對應關係上論證符合真理論,他用符合概念給真理下了定義並且規定了命題的真假界限,他認為語句是現實的圖像,用語言符號描述事態,類似於畫家用線條、色彩、圖案描繪事物。

應該說,符合論的基本精神是應予肯定的,因為它把握住了命題是客觀事物的反映或陳述這個關節點,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對符合論作出科學的闡發。很顯然,上述符合論均未臻完善,談論真理的定義時,不強調外界事物的客觀存在,而往往用“事實”、“事件”等含義模糊代替對客觀事物的詮釋,機械地認為命題與事實之間存在嚴格的同構關係,眼界隻局限於語句或命題何以為真,這是非常不夠的,因為語句之真、命題之真並不等於真理之真,所以他們在“什麽是真理”這一關鍵問題上沒有提供滿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