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哲學思維,無論是唯理論的還是經驗論的,也無論是唯心論的還是唯物論的,都表現為一種實體性的思維。這種思維方式的基本特點,是把對象、事物預設為或看作是一個一個的實體所構成的,所謂發現事物的本質,也就是通過揭開它的屬性等各種“現象”,找到其實體的過程。而這些具體的實體又歸屬於更深層的實體,它們後麵還有更基本的實體,最後是一個最終的實體。這最終的實體既是一切之根、之源、之母,也是最終的原因。哲學的任務就是揭示這最終的原因,隻有找到了這個最終的原因、最終的根據,才能解釋一切,所以形成的乃是一種絕對的永恒的真理。
所謂還原論,就是這種思維方式的具體表現形式,所謂尋找確定性,也是這種思維方式的目標所在。這種思維方式不是哲學家們設計或創造出來的,而是人類思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與當時的科學發展水平、科學家們的思維方式相適應的。科學研究一定的具體事物,每個事物都是有限的,有自己的起源、發展和消亡的過程,具體事物的結構有著層次上的區別,所以,尋找事物的起源、挖掘事物的深層結構,確實可以起到合理地解釋其發展現狀和表層現象的作用。
也即是說,還原論在科學上是有自己一定的合理性的。尋求確定性,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說是科學的任務和使命。問題不在這裏。問題是事物本身就是相對獨立和相互依賴、自因和他因、內因和外因的對立統一,事物的發展就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對立統一,所以確定性與不確定性本身也就是對立的統一。而當在哲學上把科學家們尋找起源、尋找確定性的信念和方法無批判地接受下來,並不適當地加以無限外推,當作一種絕對性的東西確立起來的時候,其不合理的一麵就得到了放大和顯化,甚至導向了荒謬。比如,世界本來就無始無終,就沒有一個起源,哲學家卻要強定一個起源,一個本根,一個始因,豈不就導向了荒謬?確定性本來就是人根據自己所獲得的知識為自己確定的一種前提,必然是隨著知識的擴展而變動著的,哲學家卻要把它膠固起來成為一個永恒的前提,豈不就是荒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