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同時代的一些政治經濟學家和理論家不同,馬克思主要關注的,不是為“原始積累”而奮鬥的不發達和遭**的國家,去推行所謂的“普遍的禁欲主義和粗陋的平均主義”[87]的共產主義。而是關注在古典政治經濟學著作中對其自身的“自然”方式和絕對公正作了自信的理論概括的資本主義發展的經典形式,關注它的發展動力和發展趨向。這才是馬克思的主要理論目標。古典經濟學家和黑格爾都把資本描述為“凍結的永恒”,是普遍必然的。但馬克思從不認為資本主義是普遍必然永恒的,而是曆史的、暫時的。“馬克思從《哲學的貧困》到《資本論》對古典經濟學提出的根本的責難,是指古典經濟學對資本主義經濟範疇的非曆史的、永恒的、固定不變的和抽象的概念。”[88]所以,馬克思的《資本論》不是一種關於資本的理論,而是對資本的理論批判或批判理論。它除了描述資本的社會運動的客觀形態以及與此相符合的資本代理人(資產階級)的意識形式,除了追溯係統運行(包括它的動亂和危機)的客觀規律,它還要研究將對這個係統實行革命性摧毀的主體的起源和形成過程。[89]馬克思認為,“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是一種自然曆史過程”,“現在的社會(資產階級社會——引者注)不是堅實的結晶體,而是一個能夠變化並且經常處於變化過程中的有機體”[90]。所以馬克思有自己的曆史階段理論,他認為“資本主義隻不過是生產方式有規則鏈條中的一環”,“可能存在著另外一兩個更高的階段要來臨,它將超越資本主義”。[91]對此,英國有學者強調“這就是馬克思不得不與黑格爾分手之處。因為他並不把資本視為曆史過程中的一種難以改變的終極,而是視為一種動態的運動,這種運動即使有其明顯的不可抗拒的全球擴張邏輯,也應該看成是暫時的”。在此意義上,“馬克思恰恰是估計到資本自我擴張的無限製驅動的毀滅性意義的第一人”。[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