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研究

二、“自己構成自己”的精神家園

字體:16+-

在人的精神家園中,辯證法是精神由抽象的同一性升華為具體的同一性的過程,是個體的自我意識與社會的自我意識辯證融合的過程,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凝聚為人的實踐智慧的過程。這就是人的精神家園“自己構成自己”的過程。

首先,精神家園的建設,是從抽象的同一性上升為具體的同一性的過程,也就是由“名稱”上升為“概念”的過程。人們經常以“空虛”或“充實”來表述人的精神家園的兩種基本狀態。精神家園的“空虛”,就是精神生活中的各種矛盾處於“抽象的同一性”,也就是以“名稱”的方式把握精神生活中的各種矛盾;與“空虛”的精神家園相反,“充實”的精神家園則是精神生活中的各種矛盾達到“具體的同一性”,也就是以“概念”的方式把握到精神生活的各種矛盾。由“抽象的同一性”到“具體的同一性”,由對矛盾的“名稱”式的把握上升為“概念”式的把握,就是人的精神家園“自己構成自己”的過程。

精神家園中的“抽象的同一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沒有把握到精神生活中的各種矛盾的概念內涵,即沒有把握到這些矛盾的規定性;二是把精神生活中的各種矛盾的規定性割裂開來、對立起來,以某種片麵的規定性去代替概念的豐厚的文化內涵。這就是對精神生活中的各種矛盾的“名稱”式的把握。具體言之,第一種情況就是把精神生活中的各種矛盾當成“熟知”的“名稱”,而沒有“反思”這些“熟知”的“名稱”的真實的內涵。這正如黑格爾所說,“老人講的那些宗教真理,雖然小孩子也會講,可是對於老人來說,這些宗教真理包含著他全部生活的意義。即使這小孩也懂宗教的內容,可是對他來說,在這個宗教真理之外,還存在全部生活和整個世界。”[5]“概念”是包含著“全部生活和整個世界”的“名稱”,“名稱”則是尚未包含“全部生活和整個世界”的“概念”。從“名稱”到“概念”,是由“名稱”與“對象”的“抽象的同一”上升到“概念”與“對象”的“具體的同一”。辛棄疾的“為賦新詞強說愁”與“卻道天涼好個秋”的感慨,正是生動地體現了精神家園中的由“抽象的同一”到“具體的同一”的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