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馬克思主義本體論研究(精裝)

第一節 康德的先驗唯心主義

字體:16+-

笛卡爾提出“我思故我在”作為哲學的“第一條原理”,把“我思”論證為“一切知識的基礎”或事物的“最後的根據”,從而徹底重建了哲學之基礎,開啟以“我思”或“自我意識”為真正開端和基本建製的哲學道路。這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革命性變革。它意味著:哲學擺脫了對哲理神學的依傍,而使思維——理性的思維——獲得了它的獨立性和自主性。黑格爾因此把笛卡爾稱作一個“徹底從頭做起”的英雄人物。笛卡爾的原則是思維,是從自身出發的思維(自我意識);近代哲學正是從這一根本之點上,獲得了它的自我主張,並開辟出它的繁盛時期。與中世紀的哲理神學完全不同,近代哲學把從自身出發的思維當作最基本的立腳點,從而“拋棄僵死的外在性和權威”。因此,“從笛卡爾起,我們踏進了一種獨立的哲學。這種哲學明白:它自己是獨立地從理性而來的,自我意識是真理的主要環節”[2]。自我意識的哲學立場與基本建製在德國古典哲學中得到了全新的發揮、深化與重建,並通過絕對唯心主義而最終完成。站在德國古典哲學的開端並帶頭重建自我意識立場的哲學家,首先是康德。

一、先驗方法與“批判哲學”

自我意識或思維一般是康德哲學中具有“決定性的東西”,是康德哲學的真正重點。黑格爾把康德的“自我”或“純粹自我意識”(“我思”或自我意識的統一)稱作“理性批判中最深刻、最正確的見解”,並且評論說:“一切事物都應該為之而存在的就是人、自我意識,但卻是作為一般的人。對於這種行為的意識,在抽象方式下,就是康德哲學。”[3]這一概括是很能說明問題的,而且也往往是黑格爾把康德哲學稱作“絕對的出發點”、“近代德國哲學的基礎”等的基本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