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曆史沿革
遼寧曆史源遠流長,早在40×104~50×104年以前,遼寧已是古人類活動的場所。營口大石橋南金牛山發現的金牛山人化石及其遺址,距今已超過28×104年,是迄今為止遼寧地區發現的最古老的古人類遺址。朝陽市喀左縣鴿子洞遺址,距今約5×104年,屬於舊石器時代中期古人類遺址。沈陽新樂遺址,是約7 000年前的新石器古人類遺址,顯示了遼寧在原始社會末期的繁榮景象。朝陽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距今約5 000年,出土有祭壇、積石塚、神廟和女神彩塑頭像、玉雕豬龍、彩陶等重要文物,顯示當時這裏存在一個初具國家雛形的原始文明社會,標誌著遼寧地區是中華民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新石器時代,這裏有東胡、肅慎等族的先民。在各民族祖先的共同努力和開發建設下,遼寧形成了與我國“中原古文化”既有內在聯係,又有自己特點的“北方古文化”區係。
第一章 遼寧地理區位夏、商、周時,遼寧地區畜牧業和手工業已具雛形,開始使用青銅器。河北、山東等地居民開始遷至遼寧,開發遼河流域。這時,鐵器已在農業生產中使用,人口增多,土地開墾麵積不斷擴大。東漢末期,由於各族統治集團相互爭奪,形成了分裂割據的局麵,遼寧為公孫氏占據。“安史之亂”後,鬆花江流域渤海政權興起,遼寧即為其勢力範圍。後來,契丹吞並了渤海,建立了遼政權。接著,女真族舉兵抗遼,建立金朝。在金與南宋對峙期間,新興的蒙古族崛起,先後滅金和南宋,建立元朝。此時,遼寧已成為“邊戶數十萬,耕墾千餘裏”的富庶農業區。冶鐵、絲織、製瓷業也很發達,金礦已有開采,鞍山之北曾設置鐵榷,撫順的煤已供燒製陶瓷之用,鹽業也有發展。明接管元對遼寧的統治後,在發展農業的基礎上,以冶鐵、製鹽為主的手工業迅速發展。當時本溪已成為全國聞名的三大冶鐵中心。明朝中葉,女真人首領努爾哈赤用武力、懷柔、聯姻等手段征服了東北的各族部落,定都新賓,建立了後金政權,獎勵移民開墾,關內大量移民湧入,耕地麵積再度擴大,使遼寧成為當時重要的糧食調出區之一。皇太極繼承汗位,改國號為清,女真族逐步強大,至福臨(順治帝)繼位後,統一中原,建立了清朝,國都由盛京(沈陽)遷至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