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我們依據什麽標準來判斷一種製度的優劣?理解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到底應該把握哪些方麵?這是概括提煉社會主義製度優越性必須解決的問題。
在馬克思主義看來,人類曆史是一部自然史,新文明取代舊文明、新社會取代舊社會、新製度取代舊製度,如同自然界新陳代謝和人類進化一樣,是一個不可阻擋的曆史過程。一種新社會形態之所以能夠取代舊社會形態,就是因為新社會形態往往要比前一個社會形態優越。而舊的社會形態之所以能夠被新社會形態所取代,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資本主義製度替代封建製度,是因為封建的生產關係“不再適應已經發展的生產力了”[2]。而資本主義社會之所以要被社會主義所替代,是因為它“所擁有的生產力已經不能再促進資產階級文明和資產階級所有製關係的發展;相反,生產力已經強大到這種關係所不能適應的地步,它已經受到這種關係的阻礙”[3]。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社會主義替代資本主義如同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一樣,這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他們的這一思想,被列寧繼承下來。列寧曾明確指出:“勞動生產率,歸根結底是使新社會製度取得勝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東西。資本主義創造了在農奴製度下所沒有過的勞動生產率。資本主義可以被最終戰勝,而且一定會被最終戰勝,因為社會主義能創造新的高得多的勞動生產率。”“共產主義就是利用先進技術的、自願自覺的、聯合起來的工人所創造的較資本主義更高的勞動生產率。”[4]由此可見,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那裏,能否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是衡量一種製度是否優越的關鍵因素。當然,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還針對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的多種弊端設想了未來理想社會的藍圖,展示了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