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達教授寫過很多很多、不同形式的論著,仿佛講著很多很多的“故事”,但你永遠猜不著他的下一個論著的形式是什麽,下一個“故事”是什麽;寫過很多很多、涉及不同領域的論著,仿佛講著不同的“故事”,但你又恍惚覺得永遠在聽同一個聽不厭的“故事”。讀著陳先達的論著,你的眼前不斷幻化著殊異的人物及其思想的“故事”,但這各種人物及思想的“故事”又似乎很熟悉,猶如一尊“千手觀音”的臂膀。就像一條奔騰向前的大河不可能沒有主流一樣,陳先達很多很多、不同類型的論著有一個鮮明的主題,這就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這是陳先達全部論著中的“熱核”。
20世紀30年代,《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公諸於世如巨石投水,對它的研究和討論一直持續不斷,遍及世界各主要國家,涉及對整個馬克思主義的重新理解和評價。西方“馬克思學”聲稱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發現了“真正的”馬克思,發現了“人道主義的馬克思主義”。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長期封閉的中國學術界打開了門窗,各種學說、思潮蜂擁而入,風起雲湧,潮起潮落,也正是在此時,馬克思早期思想,尤其是異化思想和人道主義也成為國內學術界普遍關注的問題。由於國內哲學界對馬克思早期思想的研究起步較晚,同時,由於西方“馬克思學”、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國內少數學者對馬克思早期思想的研究一度存在著求新而不嚴謹的傾向。
這是一個重大的、涉及馬克思主義本質的問題。為此,陳先達教授挺身而出。1981年,陳先達在《哲學研究》第8期發表《評費爾巴哈在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對當時流行的用抽象人道主義解讀馬克思的觀點提出異議;1982年,在《中國社會科學》第2期發表《馬克思異化理論的兩次轉折》,明確提出馬克思異化理論經曆了“從異化到異化勞動”、“從個體與類的矛盾到發現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衝突”兩次轉折;1984年,在《哲學研究》第3期發表了《評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的出發點》,從曆史與理論相統一的角度論述了資產階級理論家從抽象的人出發的曆史必然性及其局限性,闡明了馬克思從抽象的人轉移到現實的人的曆史必然性及其科學性;1984年,在《中國社會科學》第1期發表《評西方馬克思學的“新發現”》,通過分析和論證,說明《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主題,即隻有通過“現實的共產主義運動”揚棄私有製,才能使人類徹底解放的思想是正確的,但對這一主題的哲學論證則存在著人本主義的局限,西方“馬克思學”恰恰利用論證中的這種不成熟性,企圖把馬克思主義人道主義化、倫理化和異化理論化,從而造成對馬克思主義的曲解。這是一種研究問題的新視角,同時又具有嚴謹的科學性,對西方“馬克思學”所謂的“新發現”進行了極其深刻的分析和極有說服力的批判。這四篇文章的發表,使我們看到了一個學者加“戰士”的形象,體會到了“戰鬥唯物主義”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