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黔南地區人地關係特征
(一)土地資源質差量少,生產力低下
1.耕地質量差,數量少
以荔波瑤山為例,該地區土地類型由大麵積(約90%)的峰叢和散布其間(約10%)的窪地/穀地組成。峰叢坡度多在35°以上,高差150~300m,基岩**率為70%~90%,土被不連續,基本不宜耕;窪地/穀地分布離散,是主要耕地所在。以瑤山鄉4個村為例,耕地麵積僅占4%,其餘幾乎全是難利用的石質荒坡,人均耕地僅0.42hm2。又如貞豐縣興北鎮查爾岩等村位於峽穀南岸的斜坡上,整個穀坡上段傾斜下降,有峰叢發育,坡度25°以上的地麵占87%,98%的地麵土被覆蓋率不到40%。石溝、石芽發育,土壤呈“雞窩狀”或“狹縫狀”分布在石溝中。耕地幾乎全是石旮旯中的旱地,僅占總麵積的12.3%,其餘87.7%是不能墾殖的非耕地,其中裸岩占56%。耕地地塊破碎,土層薄,耕性差,不能耐旱,抗旱能力隻有5~6d,夏秋幹旱嚴重時往往顆粒無收。這些地區中的大部分雖實施了坡改梯,但梯化後坡度仍然較大,未能從根本上減少水土流失麵積和改變耕地現狀。
2.水資源缺乏
黔南地區雖處亞熱帶濕潤氣候區,但多數峰叢窪地距排水基麵高,滲漏嚴重,地表水很少,當地人稱“五日無雨成小旱,十日無雨成大旱”,常年性溪流缺乏。幹季甚至人畜飲水也相當困難。村寨中多為季節性泉水。每到秋冬就幹枯。例如,羅甸縣董王鄉5個村年缺水6~10個月,缺水期挑一擔水要花費3~8h。
3.林地的減少造成生物資源破壞嚴重
黔南地區雖有森林發育,但在脆弱的喀斯特生境下森林被大量砍伐後,植被很難恢複,因此現有林地較零星。幹燥、貧瘠的喀斯特峰叢森林植被生產力很低,往往僅為同地區非喀斯特的幾分之一,甚至幾十分之一。針對荔波的對比研究顯示,喀斯特景觀喬木高度與非喀斯特的相差5倍,胸徑相差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