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貴州地理

第二節 經濟發展現狀

字體:16+-

在《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黔中地區被列入18個重點開發區域之一。《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若幹意見》將黔中地區納入重點經濟區。這是國務院文件中第一次正式提出“黔中經濟區”的概念。2012年1月,《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幹意見》提出了要“充分發揮黔中經濟區輻射帶動作用”的策略,從而使黔中地區在國家層麵上得到了充分肯定,在貴州省進入了具體的建設實施階段。

一、黔中地區範圍界定

對於黔中地區概念的界定,存在多種說法,分歧主要源於對“黔中”二字理解的差異。部分學者從地理區域角度出發,認為黔中代表的是貴州中部,是以貴陽為中心的貴州中部城市群。另一部分學者則認為,黔中代指的是貴州經濟的中堅,是貴州省內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區域組成的新的增長極。這兩種觀點有很大的一致性。貴州省內較為發達的貴陽、安順等地基本都位於貴州中部,因而采用區域劃分法,這也是目前通行的黔中地區的定義。

早在20世紀80年代,貴州省委省政府就已著手研究建設以貴陽為龍頭的黔中經濟區。1992年,《貴州省國土總體規劃》將黔中地區的範圍確定為以貴陽、安順為依托,包括織金、普定、鎮寧、平壩、清鎮、黔西、修文、息烽、開陽、甕安、福泉、龍裏、貴定、長順、紫雲等22個市(縣、區),總麵積32024km2。2006年,貴州首個區域經濟規劃明確界定了黔中經濟區的範圍,即以貴陽為中心,輻射半徑80~100km的集中連片區域。2010年,《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城鎮化進程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意見》中指出,黔中經濟區包括貴陽全部和遵義、安順、黔東南州、黔東南州部分地區。2012年,綜合考慮到區域影響、產業基礎、交通條件等因素,《黔中經濟區發展規劃》將黔中地區的範圍擴大到32個縣級行政區域。因此,黔中地區地處貴州的中部,但區域範圍究竟多大,需要根據區域的聯動帶動效應確定。貴州省的地域特點是:中部平坦,周邊起伏大;中部產業較集中,邊緣產業較少;中部聯係緊密,邊緣通達性較差。綜合這幾方麵,黔中地區的內涵具有特定性,即黔中地區指以貴陽為中心,以周邊各城市和產業帶為支撐的經濟聚集區。具體來說,包括以貴陽中心城區、修文、龍裏為內核,以織金、普定、鎮寧、平壩,清鎮、開陽、福泉、貴定、長順等為重要支撐點的核心區,同時包括以畢節的金沙、大方,遵義的紅花崗區、匯川區及遵義縣和仁懷,黔南州的都勻、甕安、福泉和黔東南州的凱裏、麻江為腹地的外圍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