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當代哲學經典·馬克思主義哲學卷(下)

作為景觀的商品與物化的意識形態[1]

字體:16+-

在現代生產條件無所不在的社會,生活本身展現為景觀(spectacles)的龐大堆聚。直接存在的一切全都轉化為一個表象。

從生活的每個方麵分離出來的影像群(images)匯成一條共同的河流,這樣,生活的統一便不再可能被重建。重新將他們自己編組為新的整體的、關於現實的片斷的景色,隻能展現為一個純粹靜觀的(contemplation)、孤立的(insular)偽世界。這一世界之影像的專門化,發展成一個自主自足的影像世界,在這裏,騙人者也被欺騙和蒙蔽。作為生活具體顛倒的景觀,總體上是非生命之物的自發運動。

景觀同時將自己展現為社會自身,社會的一部分,抑或是統一的手段。作為社會的一部分時,景觀是全部視覺和全部意識的焦點。正是由於這一領域是分離的這一真正的事實,景觀才成了錯覺和偽意識的領地:它所達到的統一隻不過是一種普遍分離的官方語言。

景觀不是影像的聚積,而是以影像為中介的人們之間的社會關係。

景觀不能被理解為一種由大眾傳播技術製造的視覺欺騙,事實上,它是已經物化了的世界觀。

從整體上理解景觀,它不僅是占統治地位的生產方式的結果,也是其目標。景觀不是附加於現實世界的無關緊要的裝飾或補充,它是現實社會非現實的核心。在其全部特有的形式——新聞、宣傳、廣告、娛樂表演中,景觀成為主導性的生活模式。景觀是對在生產領域或由生產所決定的消費領域中已做出的選擇的普遍肯定。在內容和形式方麵,景觀總是現存體製條件和目標的總的正當性的理由,景觀也是這種正當性理由的永久在場,因為它壟斷了耗費在生產過程之外的大部分時間。

分離(separation)本身是統一世界的一部分,是分裂為現實的影像的全球社會實踐的一部分。自主景觀所對抗的社會實踐,同時也是包含了景觀在內的現實總體性。但是,這一總體性的內在分裂危害到如此程度,以致景觀似乎就是它的目標。景觀的語言由主導生產體係的符號(signs)所組成,這些符號同時也是這一生產體係的最終的和最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