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譜係中,利比茲是為數不多的幾個公開承認自己的觀點與馬克思主義(尤其是馬克思的觀點)有很大相似性的人,而其他的大多數人都忙於用所謂的新思路來揭示馬克思思路中存在的邏輯缺陷。在我看來,這主要是因為利比茲和馬克思都十分看重生產過程或勞動過程在其資本主義批判和改造理論中的重要性。
利比茲認為,在政治生態學和馬克思主義之間存在著以下四個方麵的家族相似性。
第一,唯物主義方麵。這兩種學說都把對現存事物秩序的批判當作其理論的基礎,具體來說,不管是馬克思還是政治生態主義者,都致力於對現實世界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即人與自然之關係的解讀。在馬克思那裏,這種關係被指稱為生產力,而在政治生態學中,它被指稱為“與自然相關聯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2]。利比茲的這種觀點,顯然跟他一貫堅持的所謂生產力隻不過是一定的社會關係在工廠、家庭及田野中的具體化的觀點相一致。[3]在利比茲看來,就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而言,盡管從總體上說,馬克思主義與政治生態學在觀點上是對立的,即前者是肯定人對自然界的征服力的,而後者則持明顯的否定態度,但我們也不能把這種差別做過分的誇大。因為對於馬克思來說,生產力也是被各種生產關係多元決定的,因此,他對生產關係的批判其實也適用於生產力。這樣一來,豈不是跟政治生態主義者對生產力的批判殊途同歸了嗎?
第二,辯證法方麵。利比茲認為,這兩種學說都把對現存事物秩序的批判與對它的顛覆緊密聯係在一起,而不隻是對某種改良方案的推進。在馬克思主義者那裏,對現實的政治經濟過程的批判是與對它的推翻結合在一起的,而在政治生態主義者那裏,對現存的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的批判是與宣告資本主義製度的不可持續性相關的。再進一步,這兩種學說都認同如下的觀點:對現實社會結構的批判動力其實來自這種社會結構本身,“對這兩種學說來說,曆史性的敘事方式是共同的:現實的社會運動推動了對現實社會結構的批判,而這些社會運動其實是由它與之戰鬥的社會結構本身所滋生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