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表明了對現實存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批判態度之後,拉克勞和墨菲明確地提出了自己的任務,這就是建構後馬克思主義。這一任務是通過解構並超越馬克思主義實現的,然而拉克勞和墨菲的所謂解構是一種極其散漫的態度,也是一種模棱兩可、曖昧不清無法加以準確定性的立場。他們自己指認“這一‘解構’並不意味著拒絕傳統的徹底否定行動,而是恰恰相反:正是通過這一超越傳統(但相對於傳統的關係而言,卻是唯一可能的)的徹底質疑,才恢複了傳統(此前,該傳統已經變成了陳詞濫調)範疇的本義。在此意義上,解構馬克思主義傳統就意味著要超越諸如‘階級’、‘資本’等概念的欺騙性依據,並重新創立上述概念期望構建的原本綜合性意義;意味著對它們所代表的極其有限選擇的理論選擇性的總體係,內在於它的結構自身中的模糊性(德裏達所謂的‘處女膜’),雖然這一模糊性受到了強烈壓製,但它還是在語境表層到處浮現出來。正是這些模糊核心的係統譜係學構架,才得以開始解構馬克思主義史,並把後馬克思主義建構為我們當前反思的領域”[39]。
同時,正如拉克勞在2002年12月19日寫給《領導權與社會主義的策略》的中文譯者的信中所強調的那樣,“後馬克思主義不意味著在馬克思之外或反馬克思主義,而是重視其他社會鬥爭形式的馬克思主義,這些鬥爭形式從19世紀以來已經發展了性、性別、民族、種族等方麵的特征。後馬克思主義意味著仍然是馬克思主義的探索,但是它加入了所有社會構造特性中的多樣化方麵”[40]。很清楚,拉克勞和墨菲的後馬克思主義就是為了證明新社會運動的合法性,因此他們把徹底多元民主確定為當代左派的政治策略。
當把徹底多元民主確定為左派新的政治策略的時候,後馬克思主義理論建構的邏輯也就形成了,而拉克勞和墨菲強調這個邏輯的完成必須要“通過批評和解構傳統馬克思主義的各個話語層麵”[41]。也就是說,他們的後馬克思主義是對傳統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解構。那麽,他們是如何完成這一理論目標的呢?在《領導權與社會主義的策略》第二版序言中,拉克勞和墨菲指出:“回到(重新激活)馬克思的範疇必然導致對這些範疇的解構,即置換它們可能性的一些條件,發展那些超越具有範疇應有特征的任何事情的新可能性……為了從當代的問題出發重新閱讀馬克思主義理論,必然包含對其理論核心範疇的解構。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後馬克思主義’。”[42]拉克勞和墨菲對這裏所說的解構在2003年的再版序言中有過一個清晰的解釋,他們借鑒了胡塞爾關於“沉積”和“再生”的區別來對他們的這一方法論進行了描述,即“我們對待馬克思主義傳統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也許可以用胡塞爾的‘沉積’和‘再激活’之間的差別這種形式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