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任何事物都是在曆史過程中獲得自己的本質規定的。因此,隻有對意識現象進行曆史的考察,弄清它的發生和發展過程,才能切實地把握它的本質、結構及其作用。
在哲學史上,唯心主義哲學把意識解釋為某種不僅不依賴於物質,反而派生出物質的神秘的“實體”,舊唯物主義哲學或把意識歸結為某種精微的、特殊的物質,或認為意識隻是對外部現實的直觀反映。馬克思主義哲學批判地總結了哲學史上的意識觀,全麵地概括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發展成果,科學地解決了意識的起源、本質、結構和作用等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意識起源問題上的基本觀點是:“我們自己所屬的物質的、可以感知的世界,是唯一現實的;而我們的意識和思維,不論它看起來是多麽超感覺的,總是物質的、肉體的器官即人腦的產物。物質不是精神的產物,而精神本身隻是物質的最高產物。”[1]
一、人類意識產生的自然基礎
辯證唯物主義意識觀的出發點是:人類及其意識首先是物質世界自身長期進化的結果。在由自然物質到人類意識的漫長的轉化過程中,經曆了三個具有決定性的發展環節,即由一切物質所具有的反應特性到低級生物的刺激感應特性;由低級生物的刺激感應性到高級動物的感覺和心理;由一般動物的感覺和心理到人類意識的產生。這種由物質的反應特性到人類意識產生為止的依次轉化過程,就是人類意識得以發生的自然基礎和“史前時代”。“不了解這個前史,能夠思維的人腦的存在就仍然是一個奇跡。”[2]
第一,物質的反應特性。
意識不是物質的特性,但所有物質在相互作用中都具有反應特性,這是人類意識產生的物質基礎。列寧依據世界物質統一原理推測:假定一切物質都具有在本質上跟感覺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這是合乎邏輯的。為了把感覺的反映同物質具有的“相近的特性”加以區別,我們把後者叫做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