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百年變局

第三編 數字之變

字體:16+-

11 人工智能時代人的危機

隨著算法將人類擠出就業市場,財富和權利可能會集中在擁有強大算法的極少數精英手中,造成前所未有的社會及政治不平等。——《未來簡史》

翻開不同版本的世界近代史,都不難找到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工人破壞機器運動的曆史記錄。從蒸汽時代開始,機器的進化速度越快,人能感受到的危機就會越強烈,而人對機器的抗爭也從未停止。

一、曆史視角下的人工智能革命

人工智能正處於高速發展過程中,隻言片語很難做到一葉知秋,但每增加一片相關研究的“葉子”,會更有利於接近發展本來的麵貌。本章從簡要回溯人工智能的曆史出發,對目前人工智能主流技術、我國發展的情況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

1965年4月19日,時任仙童公司半導體工程師的戈登·摩爾在《電子學》雜誌發表了一篇題為《讓集成電路填滿更多組件》(Cramming more components onto integrated circuits)的論文,並預言半導體芯片上集成的晶體管和電阻數量將每年增加一倍。摩爾後來在20世紀70年代對該規律進行了修正,形成了著名的定律: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回首近半個世紀的技術發展,是一個摩爾定律不斷迭代發展的過程。我國改革開放的曆史進程剛好與摩爾定律契合,技術突飛猛進,回溯我國數字技術的發展曆程,成績、問題與機遇並存。立足未來,本章選取了最近幾年發展比較迅猛的人工智能技術作為樣本,對數字之變進行探討。

在過去人工智能的發展曆史中,先後經過幾次起伏和波折,但不變的是美國占了主導性的地位。從IBM的深藍係統擊敗國際象棋大師加裏·卡斯帕羅夫到穀歌的Alpha Go,基本上最前沿的人工智能進展都源自美國。但是,中國的迅速崛起,使美國有了嚴重的危機感。下麵將從人工智能發展曆史及我國的相關發展情況展開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