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上一節所討論的,《德意誌意識形態》第一卷的寫作,經過了一個對近代社會的獨特性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其中,對德意誌意識形態的批判是作為對特殊的德國的小市民意識形態的批判而展開的。在本節中,筆者想與上一節一樣,繼續按照作者的寫作順序來解讀第一章與第三章,並通過這一解讀來看一下國家論是如何呈現出來的。
在開始的第一章第一部分,馬克思恩格斯展開了一個共同利益理論。這裏的執筆過程非常複雜:恩格斯先寫的底稿,在恩格斯執筆的底稿上恩格斯和馬克思又做了欄外增補,然後他們各自在欄外增補的基礎上又做了進一步的增補。
在恩格斯的底稿上寫著:
“其次,隨著分工的發展也產生了〈每個人〉單個人或單個家庭的利益與所有互相交往的個人〈利益〉的共同利益之間的利益。同時,這種共同的利益不是僅僅作為一種‘一般的東西’存在於觀念之中,而且首先是作為彼此有了分工的個人之間的相互依存的東西存在於現實之中。”[1]
接下來,恩格斯在這段話的右欄做了增補:
“正是由於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間的這種矛盾,共同利益才采取國家這種與實際的單個利益和全體利益相脫離的獨立形式,《同時采取虛幻的共同體的形式》E,而這始終是在現實基礎上的……從這裏可得出如下結論。國家內部的一切鬥爭……不過是一些虛幻的形式,《一般的東西一般說來是一種虛幻的共同體的形式》E——,在這些形式下進行著各個不同的階級間的真正的鬥爭。”[2]
再接下來,馬克思在欄外做了如下增補:
“正因為〈各自〉各個人所追求的《僅僅》M是自己的特殊的、對他們來說是同他們的共同利益不相符合的利益,所以他們認為,這種共同利益是‘異己的’和‘不依賴於’他們的,即仍舊是一種特殊的獨特的‘普遍’利益……這些始終在現實中同共同的而且虛幻的共同利益相對抗的特殊利益所進行的實際鬥爭,使得通過國家這種《虛幻的》M‘一般’利益來進行實際的幹涉和約束成為必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