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娜”樣生活

胭脂就是一切

字體:16+-

胭,脂。

這兩個字就是一切。

小時候看小說《亂世佳人》,斯佳麗在南北戰爭結束後打算向一直愛慕著她的巴特勒船長去騙點錢。那天,她穿了用自己家窗簾做的裙子,在上馬車前,還塗了胭脂。保姆黑媽媽也同意塗上胭脂後的她美得不得了,但是依然板著臉咕噥:“斯佳麗小姐,你看上去像不正經的女人。”還有一幕裏她沒有胭脂可用,隻能在下樓見情人前對著鏡子將臉頰捏出紅色……嘖嘖,看書時感覺胭脂是女人最重要的東西,擁有一盒它就是擁有美麗,擁有無盡吸引力。

胭脂的故事最多的還是在中國。

漢朝時有首民謠這樣唱:“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發此悲呼的是匈奴人,據說在燕支山被漢朝占領之前,漢族姑娘們還沒有學會塗胭脂。燕支山上的特產叫“紅藍花”也就是“燕支”。字為什麽變來變去這是曆史學家們的事情,你們隻需要記住:紅藍=燕支=閼氏(yan zhi,匈奴第一夫人的官方稱謂)。匈奴的嫁婦沒了顏色,但是漢族姑娘們臉上的顏色卻浸入了詩詞歌賦史錄中。但凡寫到女人寫到愛情,都少不了那抹紅。

胭脂就是一切。

杭州有一條小街的名字叫胭脂弄。每次在路牌上看到,都會感覺心裏微微一動,空氣變得曖昧溫軟,浸在黑夜裏的平凡小巷道像是沉默的老人,不著一點顏色,顏色早浸在臉上縱橫的皺紋中;

南京有一口井叫胭脂井。據說陳後主的愛妃張麗華在井邊被斬首,臨死前,美人看著不能保護自己的男人,哀哀流下眼淚,淚水與胭脂混成淒楚的紅——美人早逝,胭脂淚染濕的井沿依然清晰如昨;

在武俠小說裏做人名時,這人出場一定是最華麗最點睛;

在文藝作品裏做名稱,這作品一定纏綿緋側複雜**(《胭脂扣》,《胭脂水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