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之眼

一體化大任務架構的課堂

字體:16+-

上午第二節課,我走進初中畢業班七班的教室,靜靜等待陳靜老師的到來。伴隨著上課前兩分鍾的預備鈴聲,走進一位個頭不高,卻顯得幹練精致的女教師。她開始準備課件,要求學生回憶上節課的內容。看得出,她還沒有發現我坐在後麵。

在此,我不想羅列陳老師課堂教學的那些環節和內容,我想把她的風格或特點進行一下梳理,也許這更能對這位已有二十六年教學經驗的老師的教學有所啟發。

本節課陳老師采取的是“任務驅動教學法”(暫且如此命名)。按照陳老師的教學思想,一節課任務不能太多太雜,兩到三個比較合適。其實這是一種“大任務教學”的理念。下麵我提供陳老師設計的這兩個大任務,讓我們一起走進她的精彩課堂。

任務一:閱讀導讀材料《說“勤”》,標出三要素,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畫出本文的論證結構圖。

任務二:熟讀《敬業與樂業》,先批注三要素,然後整體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畫出本文的論證結構圖。

這與一般的語文老師的課是不同的:一般的課堂是從教學目標或學習目標開始,然後將情境導引、活動設計等依次呈現,而陳老師的課開門見山地出示學習任務。從對任務文字表述的理解以及我對這一節課的感受來看,陳老師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她所設計和運行的任務功能不是單一的。這兩項任務其實既是這節課的兩個目標,又是活動設計,還是問題設計,更是評價設計,實現了“目標、問題、活動、評價”的一體化設計。

陳老師的任務設計,其主體是站在學生的立場上的,而不是教師的教學要求。其行為表現,即關注怎麽學、學到什麽,具體可操作。其行為條件,即先幹什麽,然後幹什麽,非常清晰。關於學到什麽程度,形成什麽成果或產品,也交代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