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之眼

在教育的旅途中,不斷修正自己的主觀與偏見

字體:16+-

“在旅行裏,修正自己的膚淺跟主觀,明白自己和這個世界的關係,才是好的旅行。”《尼泊爾很美》一書中的這句話曾經深深地打動我。

為了追求理想的教育,更廣泛地驗證自己多年的實踐主張,我於2014年8月從一所農村學校跨進了京城的一所名校任教。從農村走進城市,意味著脫離了一個世界,又進入了另一重世界。

在我正式上崗之前,新學校的領導和同事都善意地提醒我:這裏的孩子視野開闊、思維活躍、個性鮮明、自我意識強,你不要太著急了,要慢慢地了解他們、小心地適應他們。

其實我是認可這些提醒的,我帶著一種試探與謹慎的心理,匆匆開啟了我的教育與教學之旅。每天早晨,我努力做到第一個進人教室,等待同學們的到來;中午,我要求同學們在一個固定時間進教室休息或練字,我則堅持在這個時刻前進入教室;下午放學,我會一直等到值日生做完值日,檢查驗收完畢後才離開學校;晚自習時,我要求同學們保持安靜,不亂說話,為此,我總是去教室巡視,甚至一整節自習課都坐在教室裏。

課堂上,為了讓同學們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提升課堂效益,我製定了課堂學習規則,研發了課堂管理評價量表,並堅持把評價結果匯報給家長。課外活動時,我都會跟著學生,不斷地提醒他們達到我的標準。與家長溝通時,我采取了一種方式,經常把我自己認同的有關家教理念和中外教育理念的文章通過微信發給家長閱讀。對於班委會和學習小組等團隊建設,我也是努力按自己以前的觀念和策略推行。

一年的工作接近尾聲,自我感覺很盡力,班集體和同學們正在向著理想的方向發展。但是接連發生的兩件事,讓我不得不陷入沉思,重新思考我的教育與教學觀。究其實,我一年的工作,是帶著過去的主觀與偏見開展的,其原因可以歸結為:來不及改變,抑或是存在過去思想和行為的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