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唐代詩人李商隱寫過一首七絕:
李杜操持事略齊,三才萬象共端倪。
集仙殿與金鑾殿,可是蒼蠅惑曙雞。
詩中說,李白、杜甫的才情、學養各有千秋,不相上下。他們都能通過一支生花妙筆,使包括自然與社會的大千世界的萬般景象,在詩中原原本本地畢現,一覽無遺。他們也曾分別在金鑾殿與集仙殿受到唐玄宗的接見,一度頗受賞識;但是,由於佞人的讒毀,混淆了事情的本來麵目,迷惑了玄宗皇帝,終於未獲重用,不得充分施展奇才。在這裏,詩人以蒼蠅比喻皇帝左右的讒佞之輩,用曙雞形容李杜的萬丈光焰。
在古代文人騷客的筆下,蒼蠅一直是令人憎惡的醜惡形象,而且總是被借喻為讒佞之徒。明人謝肇淛寫過一篇斥罵蒼蠅的精悍、犀利的諷刺小品。他說,京城一帶蒼蠅多,齊、晉一帶蠍子多,三吳一帶蚊子多,閩、廣一帶毒蛇多。蛇、蠍、蚊子都是害人的東西,但是,蒼蠅更為惡劣。它雖然沒有毒牙利喙,可是攪鬧起人來格外厲害。它能變香為臭,變白為黑,驅之倏忽又至,死了還會滋生,簡直到了無處可避、無物可除的地步。最後作者說:“比之讒人,不亦宜乎!”
宋人張詠也寫過一篇《罵青蠅文》,說:青蠅之所以這樣壞,我懷疑是奸人之魂,佞人之魄,鬱結不散,托蠅寄跡成形的。歐陽修在《憎蒼蠅賦》中極盡形容之能事,可謂生動、形象,揭皮見骨:“引類呼朋,搖頭鼓翼,聚散倏忽,往來絡繹;……逐氣尋香,無處不到;頃刻而集,誰相告報?其在物也極微,其為害也至要,……宜乎以爾刺讒人之亂國,誠可嫉而可憎。”
古代詩文引述典故、論說事理,都講究來曆、出處,李、歐、張、謝的詩文亦然,可以上溯到《詩經小雅青蠅》篇,詩共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