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春寬夢窄

永存的微笑

字體:16+-

每當看到那些繁霜侵鬢,藹然可親,獻畢生精力於教育事業的辛勤園丁時,我總會憶起一位緣慳一麵但印象很深的可欽可敬的老大姐。

事情發生在多年以前。記得是春節剛過,我收到一封由《散文》月刊編輯部轉來的信件。寄信人為南方某城市師範學校的一位教師。信,原是寫給編輯同誌的:

……我有一件私事,煩請你們幫忙。1937年秋我的胞兄同家人失散,四十多年杳無蹤影。昨日閱讀貴刊,發現一篇散文的作者署名,竟然與我哥哥的姓名完全相同(這個名字曾被人們認為是極少見的),真是令人喜出望外。不知你們可否將這位名叫“王充閭”的作者的通訊地址見告?

如果方便的話,也可以把這封信直接轉遞給他,順便問一下:他是不是昆明籍貫?可還記得有個名叫“冠華”的妹妹?……

熱切的企望,真摯的感情,使我深深為之感動。我仿佛看到一位年過半百的老教師,在掠著花白頭發,滿懷期望地佇立窗前,急切地等待著“綠衣使者”送來親人的信息。但她哪裏知道,這卻是一場誤會。

我出生在遼河岸邊,1937年尚在繈褪之中。我並沒有胞妹,卻曾有過一個姐姐,在我幼年時期,即因屢遭喪亂,貧病交攻,過早地棄世。姐夫哀慟欲絕,在一個風雨淒淒的夜晚,鴻飛冥冥,一去便無下落。我是深諳亂離之苦和失去親人的哀痛的。盡管和這位大姐相隔萬裏,但悠悠此情,彼此相通。我覺得應該立即作複,以釋遠念。可是,拿起筆來卻又有些躊躇一信到之日,即彼失望之時,我不忍心過早地喚醒她的甜夢。

但是,我無論如何也按捺不住,到了第三天,便按照信址寄了回信。信中,除了說明有關情況,還勸慰她要放開襟懷,切莫悲觀失望。我寫道,“田園寥落幹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這在禍深寇急的邦國顛危之時,又何止是你我兩家的遭遇!所幸今天陰霾**盡,四海承平,這類悲劇再也不會重演了。我勸她不要灰心喪氣,“雖然沒有找到失散多年的哥哥,但是,在異地他鄉總還結識一個深為同情和關懷你的弟弟。願我們今後常通音訊,互勉互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