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惠施“腹載五車”,邊韶“腹便便,五經笥”的佳話。《明史文苑傳》記載:周玄“嚐挾書數千卷,止高様家,讀十年,辭去,盡棄其書,曰:‘在吾腹笥矣。’”。腹笥繁富,自是令人豔羨,但其人終屬奇才異秉,而平凡如吾輩者流,大概是無法企及的。因此,自幼便渴望有個專門藏書的書櫥。
這個願望,在六十年代之初終於實現了。書櫥樣式,即在當時也談不上新穎,但十分寬大、堅固。抬將過來,居然有二三同道稱羨不已。他們幫我把二十年來積聚起來的書籍一一細心地存放進去。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出版的新書居多,也有我在童蒙時期讀過的“四書五經”《綱鑒易知錄》《古唐詩合解》《昭明文選》等舊書數十種。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它們原來擠壓在幾個木箱裏,隨我出故裏、人縣城、進都市,曆盡流離轉徙之苦。於今,看到這些“故人”終於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心中頗覺暢然,甚至有一種“向平願了”之感。
當時書價低廉,但薪俸也少,去掉必要的開支,已經所餘無幾。每當走進書店,總是貪饞地望著琳琅滿架的新書,不想移步,無奈阮囊羞澀,隻能咽下唾涎,空飽一番眼福,無異於“過屠門而大嚼”。盡管如此,幾年過去,書櫥裏竟也座無虛席。工餘歸來,即使再累再乏,隻要啟開櫥門,瀏覽一番書卷,頓覺神怡目爽,倦意全消。
不料勝景不常,“文革”浩劫到了,“破四舊”的狂飆席卷全城。自忖櫥中書籍十之八九當在橫掃之列。為了安全渡過劫波,隻好將它們再度塞回木箱,放置樓頂天花板上。盡管有些過意不去,但形勢所逼,也隻好屈尊了。轉眼間三年過去,我從勞動鍛煉的工廠歸來,進門第一件事,便是從樓頂上搬下木箱,拂去蛛網塵灰,將書籍重新擺上書櫥。“故友”重逢,恍如夢寐,相對唏噓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