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白話二十四史

吳王劉濞傳

字體:16+-

劉濞(公元前215—公元前154年),泗水郡豐縣(今徐州市豐縣)人,西漢諸侯王,“七國之亂”的發起者。

“七國之亂”的禍首

劉濞是漢高祖的侄子,二十歲跟隨高祖征討淮南王黥(qíng)布。打敗黥布後,高祖擔心吳地(今江蘇省長江以南地區)民風剽(piào)悍,沒有一個勇猛的王來鎮服恐怕不行,恰好劉濞剽悍勇猛,便冊封他為吳王。

劉濞受封後,高祖召見他說:“看你的相貌有造反之像。大漢建立後五十年,東南方將會有人造反,這個人不會就是你吧?天下同姓都是一家人,希望你要謹言慎行才好!”劉濞嚇得急忙磕頭說:“不敢,不敢!”

吳國境內有銅礦,劉濞偷偷鑄錢,又煮幹海水製鹽,變得很富足。高祖、呂後統治時期,天下剛剛安定,劉濞還算安分守己。漢文帝登基後,待人寬厚,吳國經過積累,有了一定的實力,劉濞越來越想脫離朝廷的管束。

按照禮製,諸侯王應該入朝覲見皇帝,但劉濞一直不來。後來,劉濞派世子劉賢來到長安(今西安市)。劉賢自幼傲慢無禮,目中無人,他陪同當時還是太子的漢景帝下棋,下著下著起了爭執,情急之下,太子拿起棋盤朝劉賢砸過去,把劉賢砸死了。文帝知道後,狠狠地責備了太子,命人把劉賢的屍首入殮好,送回吳國。劉濞非常生氣,說:“天下同姓既然都是一家,葬在長安就好了,何必非要送回吳國來?”他派人把屍體送回長安。自此以後,劉濞對朝廷產生了怨恨。

吳國一天比一天富足,劉濞也一天比一天傲慢,已有不臣之心。當時,很多大臣都建議文帝出兵討伐,文帝不忍心施加懲罰,還好言好語安慰劉濞,說他年紀大了,行動不便,可以不必入朝。劉濞更加驕橫。

等到景帝繼位,諸侯王的勢力越來越強大,禦史大夫晁錯提議削藩。劉濞早有謀反之心,正發愁找不到理由,聽說晁錯要削藩,馬上提出“誅晁錯、清君側”的口號,派使者遊說各位諸侯王說:“這次朝廷的目的恐怕不隻要削地,吳王與各位有同樣的憂患,希望能彼此聯合,共謀大計。”於是,劉濞與楚國、趙國、膠西國、膠東國、(zī)川國、濟南國結成了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