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白話二十四史

循吏列傳

字體:16+-

循吏,指奉公守法、勤政愛民的好官。司馬遷首創《循吏列傳》,記載孫叔敖、子產、公儀休、石奢和李離五人的事跡,這一方式被後世史書繼承,後世史書大都設有《循吏傳》。本書選取孫叔敖、子產為代表。

楚國名相孫叔敖

孫叔敖(約公元前630—公元前593年),羋(mǐ)姓,(wěi)氏,名敖,字孫叔,春秋時期楚國期思邑(今河南省固始縣)人。楚國國相,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學家。

孫叔敖是楚厲王的後代,出身於貴族家庭,從小勤奮好學,生活簡樸,長大後精通水利知識。

據說孫叔敖有一次出門遊玩,遇到一條兩頭蛇。當時的人認為遇到兩頭蛇一定會死,於是他殺了這條蛇並埋掉。回家後,哭著跟母親說了這件事。母親問他原因,他說:“我不能讓其他人再遇到這條蛇,所以殺掉後埋起來了。”

楚國地處南方,江河湖泊眾多,極易發生洪澇災害。據記載,年輕的孫叔敖利用自己學習到的水利知識,組織家鄉人民興修水渠,既能抗洪也能灌溉。這便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大型渠係灌溉水利工程——期思陂(bēi)灌區。修成之後,孫叔敖的賢名傳遍楚國。

國相虞丘聽說孫叔敖的賢名,向楚莊王推薦他接替自己。孫叔敖擔任國相後,主持興修了芍陂(quèbēi)(今安徽省壽縣境內)水利工程,極大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增強了楚國國力。芍陂水利工程距今兩千五百多年,仍然在發揮作用。

楚莊王覺得當時使用的“蟻鼻錢”重量太輕,下令全部改成大幣。商人蒙受了很大的損失,市場蕭條,百姓生活不便。

主管官吏向孫叔敖匯報,孫叔敖了解了詳情後,上朝時勸諫說:“市場官員報告,改革幣製引起市場混亂,百姓無法謀生,秩序很不穩定。請求大王恢複舊製。”楚莊王同意,幾天後市場就恢複了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