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賊,指四處流竄的盜賊。我國曆朝曆代的農民起義很多,大部分都是流動作戰,被統治者蔑稱為流賊。明朝末年,四處爆發農民起義,規模很大,流動範圍很廣,甚至推翻了明朝兩百多年的統治。《明史?流賊列傳》共一卷,主要記載李自成、張獻忠的事跡。
推翻明朝的“闖王”李自成
李自成(1606—1645年),原名鴻基,小字黃來兒,又字棗兒,榆林道米脂縣(今榆林市米脂縣)人。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大順政權的建立者。
李自成家庭貧困,年幼時被送進寺院當小和尚,還為本鄉地主放過羊。十多歲時,父母相繼過世,他無依無靠,在驛站當驛卒。李自成善於騎射,為人狠辣,朝廷裁撤驛站後,他失業回家,欠下了豪紳的債務,被嚴刑拷打,於是殺死豪紳逃跑,當了一名邊兵。
明朝末年,邊兵糧餉不足,官吏貪汙瀆職,士兵們隻能挨餓受凍,盜賊自此開始作亂。此後,陝西發生嚴重饑荒,地方官員是閹黨魏忠賢的人,瘋狂聚斂錢財。百姓們失去生活來源,紛紛投靠盜匪。
當時,兵部郎中李繼貞上奏莊烈帝說:“百姓一旦挨餓,就會做盜賊,請朝廷拿出錢糧賑濟。”莊烈帝因為國庫空虛,還要對付北方的後金,沒有批準,各地盜賊隊伍愈發壯大。不久,李自成帶著侄子李過投奔在山西的舅舅闖王高迎祥,自稱“闖將”,在陝西、河南一帶征戰。
1634年,新任五省總督陳奇瑜會同各地明軍圍剿起義軍,高迎祥等人見明軍雲集,包圍圈逐漸縮小,驚慌之餘,誤入車箱峽(今陝西省安康市境內)。此地山勢險絕,進去容易,出來很難,唯一的出口被明軍堵死。生死攸關之時,李自成采用謀士的計策,賄賂陳奇瑜身邊人,向朝廷詐降。陳奇瑜信以為真,釋放了李自成,派人安撫農民軍,想要將他們遣送回原籍。李自成逃出生天,立刻殺死安撫官,而後再次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