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白話二十四史

宦官列傳

字體:16+-

明太祖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下令廢除丞相,嚴厲限製宦官幹政。若幹年之後,依靠科舉入仕的文官集團越來越強大,又沒有丞相進行製衡,而後來繼位的皇帝又不如太祖勤政,於是開始有意識地培養宦官參政,以製衡文官。發展到後期,宦官集團與文官集團爭權奪利,達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從而創下了我國曆史上宦官專政的最高峰。《明史?宦官列傳》共兩卷,記載了四十餘位宦官的史實,本書選取鄭和、劉瑾、魏忠賢為代表。

三保太監鄭和七下西洋

鄭和(約1371—1433年),本姓馬,世稱三保太監,雲南府昆陽州(今雲南省昆明市)人。明朝著名航海家、外交家。

鄭和早年的經曆不詳,據考證,應該是明太祖征討雲南時,少年鄭和被明軍俘虜,之後送到皇宮供奉雜役,於是成為太監。

幾年後,鄭和被調入北平(今北京市)的燕王府,跟隨當時還是燕王的明成祖,逐漸獲得信任。明成祖發動“靖難之役”,鄭和立下戰功。“靖難之役”結束後,明成祖特意賞賜他姓鄭。

明成祖攻克南京(今南京市)時,建文帝不見蹤跡,成祖懷疑他逃到了海外,同時也為了彰顯大明的國威,下令鄭和率領船隊出使西洋。

1405年六月,鄭和帶著六十二艘長約140米、寬約60米的大船,裝載兩萬七千八百餘人,從蘇州府(今蘇州市)啟航。船隊入海,先駛往福建,然後穿過南海前往占城國(今越南中南部)。

此後,繼續向爪(zhǎo)哇國(今爪哇島)航行,恰好遇到此國內戰,鄭和的船隊登陸與當地人貿易,被誤認為敵人,一百七十名士兵被殺。憤慨之餘,鄭和保持理智,沒有在這裏陷入戰爭泥潭,而是接受了道歉,事情得到和平解決。

汪洋大海上,海盜十分猖獗,其中以三佛齊國[今巽(xùn)他群島]的陳祖義最為凶悍。當地華僑向鄭和報告此事,鄭和派遣使者前去招安,陳祖義假裝投降,準備暗中偷襲。鄭和識破了他的計謀,發兵剿滅盜賊五千多人,燒毀十艘海盜船,生擒陳祖義等三名頭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