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白話二十四史

李如鬆列傳

字體:16+-

李如鬆(1549—1598年),字子茂,號仰城,遼東都司鐵嶺衛(今遼寧省鐵嶺市)人。明朝中後期名將。

名震朝日的抗倭猛將

李如鬆的父親李成梁是遼東(今遼寧省大部)總兵,鎮守遼東三十年,立下赫赫戰功。李如鬆的老師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徐渭悉心教授他兵法。

李如鬆自幼天資聰穎,驍勇善戰,在名將父親與名師的栽培下,逐漸深諳軍事。

李如鬆子承父業,當了武官,開始憑借戰功步步高升。1583年,李如鬆升任山西總兵官,當時的言官多次向明神宗進言,認為李如鬆與他的父親同時執掌重鎮,不符合慣例,就連首輔大臣申時行也規勸神宗,神宗便召他入京。李如鬆擔任京官期間犯下不法行為,遭人彈劾,但神宗不予采納。

幾年後,李如鬆擔任宣府鎮總兵官司令。宣府鎮巡撫檢閱軍事操練時,李如鬆沒有遵守武將尊文臣的規矩,直接讓巡撫和自己坐在一起。屬官勸解李如鬆,以致發生爭執,差點動起手來。

有人因此彈劾李如鬆,神宗隻奪去他的俸祿以示懲戒,並不貶官降職。其後,李如鬆又數次被彈劾,神宗始終不減對他的寵眷。

1592年,寧夏鎮武官與蒙古部落勾結發動叛亂,連續攻占了很多地方,整個陝西地區人心震**。朝廷急忙派出軍隊平叛,但進展緩慢。

李如鬆臨危受命,六月份率兵抵達寧夏鎮,七月份包圍了寧夏城。李如鬆仔細觀察地形與城防後,決定采取決開黃河、水淹寧夏城的戰術。水災使寧夏城彈盡糧絕,岌岌可危。九月,寧夏城城防崩塌,李如鬆乘勝追擊,徹底平定了叛亂。

不久,日本開始侵略朝鮮,朝鮮三都十八道很快淪陷。朝鮮國王向明廷求救,明神宗決定出兵。第一支抗倭部隊入朝,很快慘敗而歸。神宗任命李如鬆為東征提督,誓師東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