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1525—1582年),字叔大,號太嶽,幼名張白圭,湖廣行省江陵縣(今湖北省荊州市)人,故又稱張江陵。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內閣首輔。
千古一相
張居正出生前,他的曾祖父做了一個夢:一輪圓月落在水甕裏,照得四周一片光明,水中慢慢浮起一隻白龜。曾祖父認定小曾孫就是這隻白龜,給他取乳名叫“白圭”,希望他將來能夠光宗耀祖。
張居正從小聰穎過人,是荊州府遠近聞名的神童,走到哪裏都有人誇讚,難免有些飄然。十三歲時,張居正抱著誌在必得的自信,來到省城參加鄉試,卻沒有考中舉人。
原來,湖廣巡撫顧(lín)認為張居正將來必定能位居將相,但如果少年高中,容易助長虛榮心,說不定會毀掉這個人才,不如刻意打擊一下,以此磨礪性情,便故意讓他落榜。
張居正落榜後,回家繼續苦讀,十六歲中舉,顧解下自己飾有犀角的腰帶送給張居正,勉勵說:“希望你樹立遠大的理想,為國為民,成為有用之才。”張居正二十三歲中進士,被選入翰林院成為庶吉士。
明朝自太祖起,廢除丞相,設置內閣協助皇帝處理政事,內閣的首席大學士稱作首輔,成為事實上的丞相,而內閣的大學士,都從庶吉士中選拔。
張居正進入翰林院學習,正值內閣重臣徐階擔任教習。在徐階的引導下,張居正努力鑽研朝章國故、經邦濟世的學問,為日後擔任首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期間,張居正曾向明朝奇葩的皇帝之一——明世宗進呈《論時政疏》,係統闡述自己的為政主張,但沒有得到任何反饋。從此,張居正將理想與苦悶深埋心底,不再上疏談論國事。
後來,張居正因病回鄉休養,真正了解到底層百姓的困苦和整個明朝最真實的國情。兼濟天下的責任感,以及平生的理想,促使他決心重返政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