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白話二十四史

楊繼盛列傳

字體:16+-

楊繼盛(1516—1555年),字仲芳,號椒山,保定府容城縣(今河北省容城縣)人。明朝中期著名諫臣。

大明第一鐵骨諫臣

楊繼盛出生於耕讀之家,七歲時生母去世,繼母便讓他去放牛。楊繼盛經過私塾,看到學童讀書,羨慕不已,向哥哥請求上學。哥哥說:“你年齡這麽小,讀什麽書!”他反駁道:“我年紀雖然小,但是能放牛,為什麽不能讀書?”哥哥將此事告知父親,這才讓他邊讀書邊放牛。

楊繼盛十三歲時,正式跟隨老師學習。鄉試中舉後,進入國子監讀書,深受校長徐階賞識。三十二歲時,他考中進士,在南京(今南京市)任職。期間,跟隨吏部尚書韓邦奇學習音律,因天資不俗,深受器重,韓邦奇將畢生所學傾囊相授。自此,楊繼盛名聲初顯。三年後,他被提拔到京城北京(今北京市)任職。

當時,蒙古首領俺答汗多次入侵邊境,明世宗讓大將軍仇(qiú)鸞(luán)負責處理這件事。仇鸞畏懼蒙古人,提出了開市進行馬匹交易,與俺答汗講和的建議。楊繼盛認為,這種示弱的行為有損國家威嚴,實在是奇恥大辱,寫出“十不可,五謬”,反駁仇鸞的主張。

仇鸞得知後,咬牙切齒地說:“這小子沒有親眼目睹敵寇,哪裏知道敵寇的厲害,真該給他降職!”明世宗對楊繼盛的建議猶豫不決,仇鸞在一旁從中作梗,最終將他貶到狄道縣(今甘肅省臨洮縣)當一個不入流的小官。

狄道縣地域偏僻,番漢雜居,民風彪悍,文化落後。楊繼盛到任後,團結各族人民,興辦學校,疏通河道,開發煤礦;讓妻子張氏講授紡織技術,帶領百姓致富,深受擁戴,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楊父”。

楊繼盛被貶後,蒙古依然不斷侵擾,仇鸞的計策失敗,明世宗這才意識到楊繼盛的先見之明,於是再次啟用他,一年之內升遷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