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本紀》主要記載夏朝的曆史。從大禹開始,到夏桀(jié)為止。夏朝是我國第一個奴隸製王朝,大約存在於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16世紀。
大禹治水
禹(生卒年不詳),姒(sì)姓,名文命,夏後氏首領,也是黃帝的子孫,夏朝的開國君主,史稱大禹、神禹。
堯在位的時候,洪水滔滔,諸侯們舉薦鯀(gǔn)治理洪水。鯀采用築堤堵水的方法治水,花費九年沒有成功。舜帝即位後誅殺了鯀,接著任用鯀的兒子禹治水。
禹感傷父親的遭遇,不敢懈怠,接到命令立即出發。他吸取父親失敗的教訓,跋山涉水,開始調查洪水的源頭,一路牽繩測量,研究洪水沿途所有山川、土地、河流、泥潭、湖泊的位置和走勢。最終發現,要徹底治理洪水,必須順應水往下流的自然趨勢,對河流湖泊進行疏導,引導水流向大海。
於是,禹帶領民眾一起挖掘,疏通了所有的江湖河道,鞋子破了就光腳走,衣服破了也顧不上換,累了就地而眠,餓了摘果而食,三次路過家門都不敢進,一連十三年,終於取得成功。百姓為了表達感激,尊稱他為大禹。
大禹在治理洪水的過程中,早已對各地的地形、習俗、物產等了如指掌。便根據地勢將天下劃分為九州,各州之間修築行道,互通有無。發生了災害的地方土地泥濘,無法種植,他就將尋訪到的水稻種植技術教給百姓,將劣地變為良田。他發現各州的土地肥沃程度不同,物產也不同,因地製宜重新規劃各地貢賦,平整土地,修建合適的灌溉水利工程,開發出大量可耕種的沃土。
舜帝賜給大禹一塊黑色圭(guī)玉,表彰他治水的功勞,並向天下宣告治水成功。又將他舉薦給上天,作為自己的繼承人。舜帝逝世,大禹服喪三年,把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均,自己躲避到陽城。但天下諸侯不朝拜商均而朝拜大禹。大禹這才繼承了天子之位,定國號為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