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xū)(公元前559—公元前484年),名員(yún),字子胥。春秋末期楚國人,吳國大夫,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矢誌複仇的悲劇英雄
伍子胥出生於楚國的官宦世家,祖父伍舉和父親伍奢都是楚國很有才幹的大臣,家族在國內很有名望。在家風的熏陶下,伍子胥不但文武雙全,而且性格耿直,敢於直言。
在位的楚平王昏聵好色,聽信奸臣費無忌的謠言,認為太子熊建謀反,把太子的老師伍奢關入監牢,又派使者對伍奢的兒子伍尚、伍子胥傳話,隻要他們肯回國都,就饒恕伍奢。
兄長伍尚為人忠厚孝順,聽完使者的話,決定回京救父。伍子胥卻攔住兄長說:“楚王召我們回去,並不是想放了父親,而是要一網打盡。與其父子三人一同被殺,不如我們出走他國,伺機複仇。”
伍尚認為自己的才幹不及弟弟,便讓伍子胥出逃他國,以保留家族血脈,自己入京陪同父親就死。
伍奢聽說伍子胥逃走,歎息說:“伍子胥能成就大事,定然會為我複仇,楚國君臣將要苦於戰爭了。”
使者把伍尚帶回都城郢(yǐng)都(今湖北省江陵縣),楚平王馬上將父子兩人殺害,重金通緝伍子胥。
此時,楚國雖然距離楚莊王稱霸中原已過去了半個多世紀,但仍然是南方的大國。而近鄰吳國逐漸崛起,頻頻挑戰楚國,為了控製局麵,楚國一麵防備吳國,一麵扶持吳國的敵國越國。
伍子胥逃出楚國後,幾經輾轉,決定投奔吳國,利用吳國上下急於稱霸的心理,完成複仇。要到達吳國,必須穿越吳楚邊境昭關,而此時,通緝他的文書早就遍布邊關。伍子胥心急如焚,以至於一夜白頭,才得以混過守備森嚴的昭關。
伍子胥怕有追兵,急忙向前奔跑,被一條大江擋住去路。正在著急時,一位漁夫駕船來接。過江後,伍子胥感激不已,解下寶劍送給漁夫說:“我身無餘財,這是家傳寶劍,價值百金,送給你,聊表心意。”漁夫說:“楚王賞以萬金和大夫的爵位捉拿你,我看你是忠良後代,才予以幫助,要寶劍幹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