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白話二十四史

管晏列傳

字體:16+-

《管晏列傳》記載管仲和晏嬰的事跡。管仲和晏嬰都是春秋時期齊國的國相,才能出眾、忠於國家,為齊國的強大做出了重要貢獻,因此司馬遷把兩人列為一傳。

華夏第一相管仲

管仲(公元前723—公元前645年),姓姬,管氏,名夷吾,字仲。春秋時期齊國潁上(今安徽省潁上縣)人。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早期法家代表人物。

管仲祖上是周穆王的後人,父親曾經擔任齊國的大夫,後來家道中落,生活十分貧困。

管仲小時候和鮑叔牙是好朋友,為了謀生,兩人一起經商,每次賺到錢,管仲分到的總是比鮑叔牙多,但鮑叔牙從來不以為意。在經商的過程中,管仲走了很多地方,接觸了很多人,極大地增長了見識。後來經商失敗,管仲在政府部門謀了個職務,卻連續三次被國君驅逐。眼見當官幹不下去了,管仲隻好去投軍,結果多次當了逃兵。無論管仲經曆怎樣的失敗,鮑叔牙始終認為管仲能成就大事,兩人一直保持著莫逆之交的關係。

後來,管仲見國君齊襄公胡作非為,預感到齊國即將大亂,便與鮑叔牙商量,由管仲輔佐齊襄公的弟弟薑糾,鮑叔牙輔佐另一個弟弟薑小白,逃離齊國避難。

不久,齊國果然發生內亂,齊襄公被殺。薑糾和薑小白聞訊,馬上動身趕赴齊國,結果薑小白搶先一步進入國都即位,是為齊桓公。薑糾爭奪君位失敗,逃到魯國躲避。

齊桓公即位之後,很想有一番作為,準備任命鮑叔牙為國相,鮑叔牙卻說,管仲的才能是自己的十倍,如果想要成就霸業,隻能讓管仲擔任國相。

齊桓公聽說管仲如此有才華,便派人前往魯國,詐稱要把管仲抓回齊國問罪。魯國國君害怕,便殺了薑糾,抓住管仲交給齊國使者。齊桓公以非常隆重的禮節迎接他,兩人討論國家大事,齊桓公心悅誠服,特地挑選吉日拜管仲為相,尊稱他為“仲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