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恪案:道隱論牧齋編《列朝詩集》,其主旨在修史,並暗寓複明之意,而論詩乃屬次要者。就寅恪所見諸家評《列朝詩集》之言,唯澹歸最能得其款要。蕭孟昉所抄,當與今傳世之錢陸燦本相同,皆不加刪削,悉存牧齋之舊文者。偶檢《牧齋尺牘(中)·與陸勅先九通》之七雲:
承示婁東顧君論文書序,深訝其胸次繁富,識見超越。又複記存衰朽,不惜告之話言,賜以箴砭。其用意良厚,惜乎仆已灰心空門,撥棄文字,向所撰述,流布人間者,不特味同嚼蠟,抑且賤比土梗,不複能扳附當世俊賢,相與拈弄翰墨,而上下其議論也。《列朝詩人小傳》得加刪削,幸甚。然古之神仙,但有點鐵成金者。若欲點糞溲為金銀,雖鍾、呂不能,吾恐其勞而無功也。聊及之,以發足下一笑耳。日來從事《華嚴疏鈔》,謝客之禁甚厲,雖足下相過,亦不能數數延見。輒書此以道意,不悉。
至《列朝詩集》論詩之語雖多,茲以非本文之範圍並主旨所在,故概從省略。讀者可取原書觀之,不須贅引。惟擇錄牧齋之文一二於下,以其言及陳子龍、李雯、黃淳耀,而此三人與河東君直接間接皆相關涉,饒有興趣也。
《有學集》四七《題徐季白詩卷後》雲:
《牧齋尺牘(中)·與毛子晉四十六通》之四十五雲:
蘊生詩自佳,非午溪輩之比。(寅恪案:“午溪”指元陳鎰而言。鎰有《午溪集》。可參《四庫提要》一六七。此集為孔暘編選,劉基校正。牧齋蓋以孔暘目子晉,而自比於劉基也。)須少待時日,與陳臥子諸公死節者並傳,已有人先為料理矣。其他則一切以金城湯池禦之。此間聒噪者不少,置之不答而已。
又,關於《列朝詩集小傳》,複有《正錢錄》一書,不得不略述之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