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嚴複出身於中醫世家,曾祖父嚴煥然曾是一名舉人,祖父、父親雖以行醫為業,但都有著較深的國學造詣。也許是對自己的棄儒從醫心有不甘,父親嚴振先對嚴複寄予殷切厚望,希望他在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千百年來一以貫之的科舉軌道上能夠順利地博取功名、光宗耀祖。於是,七歲時將嚴複送入私塾,為求良師,先後輾轉多處。後又延請同邑黃宗彝開設家塾,專為他一人授課。作為一名當地頗負盛名的宿儒,黃宗彝淵博的學識、開闊的視野、士人的品格對兒時的嚴複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如果不出意外,以嚴複的聰穎勤奮,考秀才,中舉人,升進士,博個一官半職,應該不成什麽問題。最不濟的情形,大不了什麽也考不上,那就子從父業,開家藥鋪接納病人,或是背個藥箱四處問診,像他父親一樣,成為一名醫術高明、經驗豐富、聞名遐邇的傳統中醫。
然而,一根看不見的命運“魔棒”,仿佛不經意似的在嚴複頭頂稍稍一點,他的人生之路,就此來了個意想不到的“急轉彎”。
1866年8月,父親嚴振先在福州南台蒼霞洲行醫搶救霍亂病人時,不幸染上瘟疫,突然撒手人寰。嚴振先平時積善好德,對許多前來就醫的窮人不收診費,加之嗜賭如命,結果病逝之後,家裏窮得連殯葬費也拿不出。還是以前那些受過恩惠的病人送些香火錢,大夥七拚八湊,好歹辦了一個葬禮,這才得以入土為安。
麵對父親病逝這一突如其來的災難與打擊,年僅十二歲的嚴複束手無策,不由得悲痛而無奈地歎道:“肩不能挑,手不能執,奈何?奈何?”是的,家裏的支柱轟然傾塌,唯一的經濟來源失去,嚴複不僅無法繼續求學,而且五位家人,包括他、母親陳氏、剛娶的妻子王氏、兩個幼小的妹妹,就連生計也成了問題。於是,全家不得不離開省垣,搬回距蒼霞洲十多公裏的祖居——侯官縣陽岐村大夫第,分得兩間房屋棲身,靠母親與妻子替人做些女紅勉強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