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張之洞在中國近代曆史舞台上的最初“亮相”,是一名敢於直言的清流派健將。
所謂“清流”,自然是相對於所謂的“濁流”而言。清流派自命清高,標榜名節,講求人品,“嚴義利之分”,以維持名教理學為己任,是光緒年間清廷內部形成的一個政治派別。清流派又有“前清流”與“後清流”之分:前清流以軍機大臣李鴻藻為首,得力幹將為翰林院侍講張之洞、張佩綸、陳寶琛等,因他們多為北方人,又稱“北派”;後清流以戶部尚書翁同龢為頭,主要骨幹有禮部侍郎誌銳、侍讀學士文廷式、南通才子張謇等,因他們多為南人,故名“南派”。
以李鴻章為首的洋務派注重實利,“論才能不論人品”,“論功利不論氣節”,這在清流派看來,自然是一股“汙染”社會環境的“濁流”了。可人們一般不作此稱呼,而是名之為“洋務派”。清流與洋務派大有水火不容之勢,不僅抨擊洋務派在國內興辦的各項洋務自強舉措,於李鴻章等人的外交和談政策,更是極力反對。清流派有著極強的文化自尊心,對內頑固守舊,對外拒斥西方文化,一意主戰,反對任何妥協,在很大程度上阻遏了清廷邁向近代化的步伐,延緩了中國融入世界先進文明潮流的進程,故有“清議誤國”之說。
清流派雖然未掌實權,但他們上書言事,評議時政,彈劾大臣,雖有好為空言、不識時務之嫌,但在“人言可畏”的中國傳統社會,那種強大的“殺傷力”使得眾多朝臣頗為忌憚。張之洞曾在一首詩中寫道:“虎豹當關臥,不能遏我言。”清流派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指歸,凡與之相悖逆者,便是歪理邪說,是荒謬絕倫。他們懷著強烈的道義感,自以為正義、真理在握,所以理直氣壯,聲音也就顯得格外“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