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自然界中表麵上似乎孤立的一個個現象聯係起來,我們就會發現它們的奇特之處。例如,岩石中的一條節理,並無引人注目之處,但如果把許多節理聯係起來觀察,就能看出它們的延長方向、斷麵的傾斜方向和角度等都是一定的;它們的分布與斷層褶曲也保持著某種關係;在斷層兩側常有與它斜交的節理分布,在平麵上的形狀仿佛羽毛一般;在褶曲的頂部則常有與褶曲延長方向一致的節理出現。陝西銅川市西北後郝家房附近的砂岩石中就有一係列節理,它們整齊地互相呈近於直角的角度相交,使岩石形成一塊塊整齊的方塊,很像是人工鋪砌而成,但這卻是大自然的奇工。
岩石的許多彎曲、斷裂的痕跡都有規律可循。打開地圖,觀察全球的山川大勢,就可以發現在錯綜複雜的形態之中自有其條理。例如,“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的六盤山,以及賀蘭山,它們和東翼的呂梁山、西翼的祁連山、南緣的秦嶺,共同組成一個“山”字的形狀。事有湊巧,南北向的烏拉爾山,和它東麵的天山、阿爾泰山、薩彥嶺,南麵的高加索山、厄布爾士山等高加索、伊朗一帶的山脈,以及西麵的喀爾巴阡山等也構成了一個“山”字形。真是巧合嗎?不是。地球上有許多山脈呈這種“山”字的形狀分布。
我們還可以看到,有些山脈東西向分布,如陰山、南嶺;有些山脈沿東北—西南方向延展,我國東部平原和西部山區之間的分界線也是東北—西南方向的;如果把我國西南和東南亞直至蘇門答臘、爪哇一帶的山脈聯係起來看,則能看到一個反“S”形。
外形反映出內在的因素。這些山脈都由斷層、褶皺等構造組成。如果我們再對大量存在於地殼中變動的痕跡進行研究,就可以發現它們不是孤立地發生、發展的,一定時期內同一方式的地殼運動形成了一整套相互聯係的地質構造現象。地質學家李四光把在一定地區、某一段時期內地殼按一定方式運動而形成的所有的構造現象,總稱為一個構造體係。前麵談到的那些地麵形態的特征,正是反映了各種類型的構造體係的特點。